黄金连涨9周后高台跳水
【黄金连涨9周后高台跳水】近日,黄金在连涨9周后终于迎来喘息。受周末国际市场金价急挫152美元/盎司拖累,沪金主力周一低开,从千元关口直线回落,盘中最低触及960元/克。“周五晚上还在朋友圈晒收益,周一开盘就绿到发光。”90后投资者小顾17日盘中以995元/克继续定投黄金积存产品,且这一次比往常多买了不少。周一清晨,周一如往常一样在早餐后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点开手机银行交易界面查看各类投资产品的实时行情。当他的目光聚焦到黄金交易板块时,发现实时金价已经跌落至970元每克。他扫视黄金持仓,见仍浮盈,便凭经验果断赎回,落袋为安。另一边,部分未赶上黄金急涨的投资者懊恼收益落后,但面对回调未气馁,反将其视为“二次上车”机会,趁下跌果断补仓,以期后续反弹获利。近期黄金市场波动,外资期货交易员接受采访时深入分析,指出周五夜盘黄金抛售看似突然,实则由白银保证金上调引爆,投资者为满足保证金要求抛售白银引发市场恐慌,黄金连带遭抛售、价格下跌,但“抄底”盘接踵而至,大量投资者认为黄金价低而买入。
交易员认为回调被迅速买入,持续抛压不会延续,还透露有持仓者趁回调加仓、场外资金挂单等待入场,表明市场对贵金属中期走势乐观。金瑞期货称,特朗普政府释放的关税缓和信号及豁免措施缓解了市场对贸易冲突升级的担忧,全球风险偏好回暖,资金从黄金等避险资产撤离,导致黄金价格波动。
九周连涨中断,是短线回撤还是趋势反转?
夏莹莹分析,上周四美国两银行披露贷款欺诈和坏账问题,信用危机触发抛售,盘中美股地区银行指数暴跌。在经济数据缺位下,多位美联储官员周内释放偏鸽信号,就业市场下行风险突出,暗示降息窗口已打开。总体看来市场避险情绪依然浓烈,地缘与降息预期仍在,金价基本面并未发行变化。
10月15日,浙江杭州。顾客卖出500克黄金,1天赚了近5万元。14日,金价从920涨到950,午后又跌回去。金店老板:这样的金价跌起来像泄洪。“没有承受能力的顾客 难以承受这起伏”。
一位网友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投资黄金的惨痛教训,引发众多关注。这位网友称,自己当时看到银行积存金价格持续攀升,在高位(840元/克)时没能抵住诱惑,追涨买入。本以为能趁着这波行情大赚一笔,可没想到市场风云突变,此后金价一路下跌,很快便跌至750元/克。如此一来,这位网友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把一个月辛苦工作挣来的工资都亏进去了。无独有偶,杭州一位95后新手投资者小郭也遭遇了类似困境。小郭看到身边有人投资黄金赚了钱,便跟风入场。他拿出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共计1.6万元,在金价809元/克附近的时候买入了黄金。然而,买入之后金价并未如他所愿继续上涨,反而连续下跌,小郭就这样被套牢了,资金被困在不断贬值的黄金里。
还有更夸张的情况,有一位投资者在4月22日金价达到829元/克的高点时,豪掷千万资金买入黄金。可谁能想到,次日金价便大幅下跌。仅仅一个晚上,这位投资者就亏损超过47万元。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他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清仓止损,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而在山东,也有一位王先生因为贷款投资黄金而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他贷款了110万元用于购买实物黄金,原本期望能够通过黄金的增值来获得收益。然而,他在金价736元/克的高位购入后,金价却开始了一路下跌的走势。最终,他的投资亏损超过了4万元,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反而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但由于此前黄金势头一直猛烈。
2025年的深圳水贝,这座被誉为“中国宝都”的黄金珠宝集散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冰火两重天。国际金价如脱缰野马般狂飙,纽约期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国内金饰价格冲破1200元/克,水贝的黄金交易大屏因访问量过载而“白屏”,商家戏称“金价都涨冒烟了”。然而,这场财富盛宴的背后,却暗藏着投机者的血本无归与市场的深度震荡。水贝的街头,挤满了来自全国的购金者。柜台前,消费者举着计算器反复核对克价与工费,销售人员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有人一次性购入200克金条,有人囤积“金豆豆”作为长期投资。社交平台上,网友晒出“8天假期躺赚近万元”的账单——245克黄金因金价单克上涨40元,浮盈超9800元。更有人直言:“现在买黄金,比炒股还刺激!”水贝的“批零融合”模式在此刻凸显优势。克重按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价浮动,工费仅15-30元/克,远低于品牌店每克40元以上的加工费。年轻群体成为主力军,他们通过直播、社群团购等方式,以“白菜价”购入黄金,甚至将“金豆豆”作为每月储蓄。水贝的商家笑称:“这里没有导购吆喝,只有金条堆成山,顾客自己拎着防尘袋装金子。”
然而,金价的暴涨并非对所有人都是福音。9月13日,水贝黄金市场爆发了一场“地震”——粤宝鑫等16家黄金料商同日爆雷,负责人失联,涉案金额超2亿元。这些料商原本靠“搬砖”模式赚取微薄差价,却因参与高杠杆投机而血本无归。
当金价在780元/克时,料商借入黄金出售,赌金价跌至760元/克,每克赚20元差价。但现实是,金价一路飙升至835元/克,料商每克亏损超50元,资金链断裂后只能跑路。下游商家价值1.6万元的20克黄金料打了水漂,00后姐妹花裸辞开店,却因涉案金额小连立案回执都拿不到。
水贝年交易额超7000亿元,黄金日均流转5-10吨,但“低保证金+高货值控制”的交易模式在单边行情下暴露致命缺陷。部分料商通过“寄存生息”“板料对赌”放大杠杆,年化收益达2%-7%,但金价稍有波动便引发连锁违约。2025年9月,某头部料商停业导致百户商户损失超千万,外地金店被卷走超百克黄金原料,单笔损失达90万元。
面对危机,水贝并未停滞。罗湖区政府推出五大升级措施,试图将水贝从“规模制造”推向“价值创造”:
品牌赋能:吸引国内外品牌设立总部,推动周大生、周六福等上市企业扩张。
数智赋能:联合华为云建设AI大模型中心,聚焦“AI+设计研发”“AI+智能制造”。
设计赋能:制定人才支持政策,引进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资源,打造原创珠宝品牌。
文化赋能:融入故宫IP、“国家宝藏”等文创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
出海赋能:建设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开拓东南亚、中东市场。
商家也在自救。部分料商转型“现货现款”模式,拒绝锁价交易;年轻设计师推出“轻量化”古法金饰品,降低投资门槛;直播间里,主播反复强调:“黄金是避险资产,不是投机工具!”
水贝的黄金狂潮,是财富机遇,也是人性试炼场。当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有人欢呼“黄金时代”,有人警惕“泡沫破裂”。但可以确定的是,水贝的未来不在于赌金价涨跌,而在于能否通过品牌、设计、科技与文化的赋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价值”。
正如一位在水贝扎根20年的商家所言:“黄金永远发光,但靠投机赚钱的人,终将被市场淘汰。”在这片沸腾的黄金土地上,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敬畏风险、坚守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