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对出莫言上联获10万奖金
【00后对出莫言上联获10万奖金】2025年6月,莫言站在惠州百年围屋碧滟楼前,望着客家人远徙的足迹,挥笔写下十字上联:“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这十个字,道尽了客家人从中原南阳向海外南洋迁徙的壮阔历史,也暗含着文化传承如古树般生生不息的深意。同时,莫言发出“向天下文友敬求下联”之邀。四个月后,当所有人都在猜测哪位文坛大家会拔得头筹时,10月20日,21岁的宋珂嘉凭借“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十个字,独揽10万元大奖。初看这对联,不少人会愣住:这“井壁”“井毕”是什么?“角亢星张”又是什么?莫不是在写天书?但恰恰是这看似“天书”的下联,让评委拍案叫绝。原来,宋珂嘉巧妙地将客家围屋的“井”文化与浩瀚星空联系在了一起。“井壁”指的是围屋中实实在在的水井壁——那是客家人日常生活的中心,是游子心中永远的乡愁。而“井毕”却突然转向了星空,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和“毕宿”。后面的“角亢星张”更是星宿的连续排列,宛如在夜空中展开一幅星图。这短短十个字,完成了一次从地面到天空的华丽转身——从围屋中实实在在的水井,一路延伸到浩瀚宇宙中的星宿轨迹。如果说莫言的上联是横向的地理迁徙,描绘了客家人从中原到海外的空间跨度;那么宋珂嘉的下联就是纵向的时空对话,从脚下的井台直通头顶的银河。一个“根深叶茂”在地上,一个“星辉灿烂”在天上,共同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完整图景——既有扎实的人间烟火,又有璀璨的精神星空。
更妙的是,这种天地呼应暗合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智慧。那些古老的围屋,不正是既扎根于土地,又朝向星空,承载着世代客家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生活哲学吗?
10月20日,该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揭晓,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六个优秀作品。其中,在本次活动中独得一等奖、并收获10万元丰厚奖金的作者宋珂嘉,是一位年仅21岁的年轻才俊。他对出的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令人拍案叫绝。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北京师范大学终身特聘教授、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先生亲自登台,对本次大赛脱颖而出的一等奖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他深情地表示,这幅对联无论是从对仗工整度、意境深远性,还是从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来看,都堪称“多年难遇的绝对”,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彰显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非凡的创造力。为了表彰这份杰出成就,除了颁发高达10万元的奖金外,活动还特别邀请了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莫言先生不仅亲临现场,还特别为获奖者宋珂嘉准备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亲笔书法作品,以此表达对宋珂嘉才华的高度赞赏与深切鼓励。由于宋珂嘉因故未能到场,该奖项由其母亲代为领取。宋母在领奖时激动地表示,孩子决定将奖金的一半慷慨捐出,用于支持“莫言同心”公益项目,为先心病儿童的救治贡献一份力量。
当宋珂嘉决定将5万元奖金捐给“莫言同心”公益项目时,这对联似乎又多了一层现实意义——文化的传承,最终要回归到对人的关怀。从南阳到南洋是空间的跨越,从井壁到星宿是精神的升华,而从获奖到捐赠,则是文化力量在现实中的最美回响。这副对联之所以被称为“多年难遇的绝对”,正是因为它超越了简单的文字游戏,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而一个00后年轻人能用如此精妙的方式接住文学大师抛出的命题,或许正预示着:传统文化的星火,正在新一代手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宋珂嘉的获奖并非偶然。数据显示,00后群体中,参与传统诗词创作的人数较十年前增长320%,短视频平台"飞花令"挑战赛播放量突破百亿次。这届年轻人正以"国潮复兴"为契机,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传播范式:将楹联创作与星座文化结合,把书法作品转化为NFT数字藏品,甚至通过AI算法生成个性化对联。这种"传统基因+科技外衣"的创新模式,使对联文化从书房案头走向大众视野,印证了"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与时代同频"的规律。
宋珂嘉决定将半数奖金捐赠"莫言同心"公益项目,这一选择凸显了00后"文化反哺社会"的责任意识。不同于前辈对传统文化的单向继承,这代人更强调"文化践行"的立体维度——既要在创作中实现文化创新,也要在实践中彰显文化价值。当10万元奖金转化为500名先心病儿童的救治希望时,楹联文化完成了从文字游戏到生命关怀的升华,这种转化正是中华文化"文以载道"传统的当代诠释。
从莫言到宋珂嘉,从客家围屋到星辰大海,这场跨越80年的文化接力,印证了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当00后用星宿语言对话历史迁徙,用公益行动诠释文化担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个青年的才华绽放,更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自信道路上的代际传承。正如宋珂嘉在获奖感言中所说:"对联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起点。"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既有对根脉的坚守,又有向未来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