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1日电 香港多份报章21日对时事热点发表评论。
《大公报》发表社评:以东方智慧擦亮“调解之都”招牌
在30多个国际调解院公约缔约国和签署国及香港各界近200名代表共同见证下,国际调解院20日在香港举行开业仪式。
国际调解院的成立对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变乱交织,国际调解院鼓励国家之间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冲突,以共赢取代零和,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这彰显了“和为贵”的东方智慧及中国优化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亦反映“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可以为国家及全球的和平发展贡献独特力量。正如国际调解院理事会主席、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指出,国际调解院理念与全球治理倡议高度契合,奉行和解合作和谐,坚持公正公平公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法治正能量,也将助力香港打造“调解之都”,欢迎更多国家加入。
香港中通社图片。
《文汇报》发表社评:全面查找采购机制不足 堵塞漏洞加强问责
因应政府采购饮用水事件,财库局局长许正宇20日下午公布检讨政府采购机制专责小组提出的先行措施,并已邀请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刘焱就此事进行纪律调查。
政府认真全面查找采购机制存在的不足,采取必要补救措施堵塞漏洞,同时展开纪律调查,不会将违法行为“轻轻放下”,以加强问责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充分反映本届政府致力建立良好治理文化,推进良政善治。物流署已落实六项由检讨政府采购机制专责小组提出的先行措施,围绕制度改革、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和重塑工作文化三方面,尽早堵塞政府采购程序的漏洞。公众希望迅速落实相关措施,强化采购管理制度、明确订明尽职审查要求,切实提升政府采购部门对尽职审查的重视,增强审查能力,做好政府采购的把关者角色。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搭台建桥 助力中小企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10月20日公布第四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综合营商指数录得44.5,创今年新高,反映中小企对营商环境信心回暖。
中小企对香港的经济贡献良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是香港经济的坚实支柱。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的诸多不确定性,本港中小企积极应对,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除了加强创新驱动,巩固本地市场外,更有意“走出去”,将业务版图延伸至新市场。调查显示,计划拓展香港以外市场的受访中小企,当中有57%倾向拓展至内地,47%倾向亚洲地区,充分展现了中小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灵活应变的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