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0日电(记者 王丰铃)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悄然调整关税策略,19日更称美国或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希望中国“至少能像以前一样购买大豆”。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被外界嘲讽的“TACO”策略,为何在与中国的贸易博弈中频频失灵?
美国总统特朗普 图源:新华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暗示,美国可下调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但中国“必须为我们做些什么”。特朗普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三大问题。他称,“希望中国至少能像以前一样购买大豆”,“希望中国禁止芬太尼”,“不希望对方和我们玩稀土游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0日对此回应表示,中方在处理中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关税战、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任何问题。
中国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特朗普推出关税政策以来,在美国政界与金融市场流行一个缩写词“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意为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讽刺其常对外扬言加征关税,但美国政府对市场与经济压力的容忍度有限,导致其政策频频退缩。特朗普辩称“TACO”是其谈判策略,先定高价再下调,换取对方自愿妥协。在与中国的贸易议题上,特朗普的“TACO”戏码屡屡失效。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18日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就双边经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交流,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20日接受香港新闻网、香港中通社专访,对以下问题作出解析:
1、特朗普的“TACO”策略为何频频失灵?
余凌曲:有多方面因素。当前全球贸易多为中间品贸易,美国厂商受关税影响,零部件成本提高,产业受伤害。美国的消费者也要承担更高的关税获得来自中国或其他地方的消费品。特朗普不懂经济,信奉过时的“重商主义”,其错误的经济逻辑主导了政策,导致美国自身受损严重,调整关税政策是必然结果。
受到关税打压后,中国贸易仍高速增长,贸易总规模增加,贸易结构优化,从片面强调产品出海,到出现企业、产能出海等新形态,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随著对美贸易下降,中国对其他地区,包括欧盟、东盟等的贸易均反向增长,逐渐形成去美国化的贸易体系。这些都是中国应对特朗普政府谈判策略的底气。
此外,特朗普或顾及中期选举和法院调查。美国最高法院正在调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否违宪。
2、为何中国不进口美国大豆,会成为特朗普政府痛点?
余凌曲:中国主要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仅有大豆等几种需要进口。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导致中国市场需求占主导,会对美国大豆生产带来影响。对农产品而言,从播种、成长到收获,有周期性,需求的萎缩并非一次性,而是会持续影响下一次农民生产决策。美国农民受冲击,会影响特朗普票仓。
3、中方手上还有哪些牌?
余凌曲:中国的反制措施令特朗普忌惮,除了稀土和大豆,中方手中还有多张牌。以去年出口为例,在美国实行严格出口管制的情况下,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是芯片,或许2纳米制程芯片方面中国不占优势,但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中国极为领先,这部分芯片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包括汽车智能驾驶、光伏等,若中国限制芯片出口,美国多行业将受冲击。
4、中美下一步贸易谈判,能否达成协议?
余凌曲:中美能否达成协议,取决于两点。一是关税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反噬效应何时显现,当前已看到很多苗头,待通胀等问题更多暴露,特朗普政府会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如何以更严厉有效的措施反制。
中美下一步谈判不能孤立贸易问题,而要通盘考虑如何令两者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可持续,让双方都能获利。中美贸易并非进出口、互换最终消费品这样的简单形态,背后还涉及金融投资等诸多问题,如技术出口管制及结合应用外来与自身技术、金融工具的自身创投、利用自身超大市场规模对贸易产生影响、基于其他方面达成的投资产业和发展合作等,循环衍生,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完)
上一篇:香港失业率微升至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