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向中国道歉的日本首相去世
【第一个向中国道歉的日本首相去世】10月17日,日本大分市传来沉痛消息:前首相村山富市因衰老在医院逝世,享年101岁。这位以直面历史的勇气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政治家,被中国外交部称为“中国人民老朋友”,其离世不仅引发日本国内对战后政治遗产的反思,更让国际社会再次聚焦东亚和平的永恒命题。199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50周年纪念日当天,时任首相村山富市以内阁决议形式发表《村山谈话》。这份仅317字的声明,首次以政府名义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损害和痛苦”,并“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村山谈话”的突破性在于其双重性:既是对亚洲受害国的正式道歉,也是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有力回应。此前,日本政坛长期回避历史责任,首相细川护熙虽曾道歉,但未明确使用“侵略”一词。村山富市以首相身份公开承认历史罪责,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他坦言:“日本作为侵略国,没有资格要求受害国忘记历史。只有真诚道歉,才能获得原谅。”1924年出生于大分县渔民家庭的村山富市,其政治生涯始终带着平民色彩。他早年当过教师,48岁才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是日本政坛少见的“大器晚成”者。担任首相期间,他拒绝乘坐豪华轿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被民众亲切称为“自行车首相”。这种朴素作风延伸到他的外交理念中。1995年5月,村山富市成为首位在任期间访问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日本首相。在卢沟桥畔,他留下“正视历史,祈日中友好、永久和平”的题词;在纪念馆内,他面对“钢铁长城”雕塑鞠躬献花圈,并表示:“日本必须牢记,军国主义道路给邻国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这种超越政治姿态的真诚,使村山富市成为中日关系改善的关键推手。
他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中日经济合作,卸任后仍以“日中友好议员联盟”顾问身份活跃在中日交流一线,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日本社会正视历史。村山富市的离世,恰逢中日关系面临新挑战的时刻。2025年9月,日本首相石破茂曾计划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前夕组建“专家小组”重新审视侵略历史,并考虑向中韩道歉。这一举动与村山谈话的精神一脉相承,却也暴露出日本政坛在历史问题上的反复。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对“村山谈话”的质疑声从未停息。前首相安倍晋三曾将二战甲级战犯称为“爱国者”,岸田文雄政府突破防卫费限制,提出五年内将防卫费在GDP中的占比提升至2%以上。这些举动与村山主张的“和平国家道路”背道而驰。
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2001年,小泉纯一郎首相参观卢沟桥和抗日战争纪念馆,成为第二位在此献花圈的日本首相;2015年,安倍晋三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发表谈话,沿用“村山谈话”中的部分表述。这些后续发展证明,村山富市开辟的历史和解道路,已成为日本政治不可回避的基准。
村山富市的勇气,也激励着日本民间对历史的反思。2025年7月,5名侵华日军后代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站前小学赤脚下跪谢罪。黑井秋夫含泪表示:“我父亲黑井庆次郎曾参与侵华战争,他一生沉默,我确信他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日本人,我觉得不能穿着鞋站在这片埋葬着无数中国人的土地上。”
这种跨越世代的忏悔,与村山富市的政治行动形成呼应。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小川利靖指出:“黑井先生的行动很感人,也让我们更加明白,日本不能再走回头路,尤其是不能成为一个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国家。”
村山富市的一生,是平民政治家追求和平的缩影。他以自行车丈量政坛,用真诚叩开历史心扉,在东亚大地上播撒和平的种子。2024年百岁生日时,他收到中国外交部送来的生日祝福,这或许是对他政治遗产最温暖的注脚。
在今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村山富市留下的精神财富愈发珍贵。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政治智慧,不在于回避历史,而在于勇敢面对;不在于计较得失,而在于担当责任。正如卢沟桥畔的题词所书,唯有正视历史,才能祈愿永久和平——这或许就是村山富市留给世界最宝贵的遗产。
村山富市的离世,再次将东亚和平的命题推到前台。从德国勃兰特总理的华沙之跪,到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实践,人类历史反复证明:只有直面伤痛,才能治愈创伤;只有承认罪责,才能重建信任。在纪念村山富市的同时,我们更需思考:如何让历史和解的力量超越政治周期?如何让年轻一代真正理解战争的代价?如何构建一个不再重蹈辙的东亚秩序?这些问题,需要中日两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共同回答。村山富市曾说:“我希望日本能够永远保持和平。”这位百岁老人的愿望,不仅是对日本的期许,更是对全人类的警示。在这个核威胁与地缘冲突交织的时代,唯有铭记历史、坚守和平,才能避免重蹈“以战止战”的悲剧循环。当今天我们回顾村山富市的政治遗产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道歉,更是人类对战争罪责的集体反思,对永久和平的永恒追求。这种追求,或许就是文明存续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