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向中国道歉的日本首相去世
【第一个向中国道歉的日本首相去世】10月17日,日本大分市传来沉痛消息:前首相村山富市因衰老在医院逝世,享年101岁。这位被中国外交部称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政治家,以直面历史的勇气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离世不仅引发日本国内对战后政治遗产的反思,更让国际社会再次聚焦东亚和平的永恒命题。199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50周年纪念日当天,时任首相村山富市以内阁决议形式发表《村山谈话》,首次以政府名义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损害和痛苦”,并“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歉意”。这份仅317字的声明,打破了日本政坛长期回避历史责任的沉默,成为战后日本政治的重要转折点。“村山谈话”的突破性在于其双重性:既是对亚洲受害国的正式道歉,也是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有力回应。当时,日本国内围绕历史问题的争论日趋激烈,部分政客仍试图美化侵略战争。村山富市以首相身份公开承认历史罪责,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评价:“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就侵略历史向亚洲受害国作出郑重表态,具有里程碑意义。”1995年5月,村山富市成为首位在任期间访问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日本首相。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他写下“正视历史,祈日中友好、永久和平”的题词。这一举动被中国媒体称为“跨越历史鸿沟的握手”。在随后的记者会上,村山富市进一步阐释其历史观:“日本必须牢记,军国主义道路给邻国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他强调,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建立真正的友好关系。这种直面历史的坦诚,与当时日本部分政客的模糊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村山富市的对华友好政策不仅体现在历史问题上。他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中日经济合作。1996年卸任首相后,他仍以“日中友好议员联盟”顾问身份活跃在中日交流一线,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日本社会正视历史。
1924年出生于大分县渔民家庭的村山富市,其政治生涯始终带着平民色彩。他早年当过教师,48岁才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是日本政坛少见的“大器晚成”者。担任首相期间,他拒绝乘坐豪华轿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被民众亲切称为“自行车首相”。
这种朴素作风延伸到他的外交理念中。村山富市认为,政治家的责任不仅是维护国家利益,更要为地区和平负责。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日本作为侵略国,没有资格要求受害国忘记历史。只有真诚道歉,才能获得原谅。”
2024年3月,百岁生日的村山富市收到中国外交部送来的生日祝福。当时已无法言语的他,通过女儿向中方表达感谢。这份跨越国界的情谊,成为中日民间友好的生动注脚。
村山富市的离世,恰逢中日关系面临新挑战的时刻。2025年9月,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前夕的道歉风波,暴露出日本政坛在历史问题上的反复。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对“村山谈话”的质疑声从未停息,他们认为这是“自虐史观”的体现。
然而,历史不容篡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指出:“村山谈话确立了日本战后政治的正确方向。否定历史,就是否定日本走向和平国家的道路。”这种观点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认同。2025年10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报告员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强调:“正视历史是重建国际信任的基础,这对所有曾犯下战争罪行的国家都具有警示意义。”
村山富市晚年常说:“我最大的愿望,是看到东亚地区永远摆脱战争阴影。”这种朴素的和平主义情怀,源于他对历史教训的深刻认知。在他看来,政治家的历史责任不仅在于治理当下,更要为后代创造和平环境。
如今,这位百岁老人的离去,再次提醒人们:历史问题不是可以随意翻动的书页,而是必须直面的镜子。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生前曾说:“忘记历史的国家,没有未来。”这句话与村山富市的政治遗产形成呼应,共同构成东亚和平的基石。村山富市的一生,是平民政治家追求和平的缩影。他以自行车丈量政坛,用真诚叩开历史心扉,在东亚大地上播撒和平的种子。当今天我们回顾这位百岁老人的政治遗产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道歉,更是人类对战争罪责的集体反思,对永久和平的永恒追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村山富市留下的精神财富愈发珍贵。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政治智慧,不在于回避历史,而在于勇敢面对;不在于计较得失,而在于担当责任。正如卢沟桥畔的题词所书,唯有正视历史,才能祈愿永久和平——这或许就是村山富市留给世界最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