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人类未出现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再现 浓度达300万年来最高!
创始人
2025-10-17 11:04:05
0

人类未出现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再现

  【人类未出现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再现】当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时,人类终于收到了来自地球的“红色警报”——我们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经回到了300万至500万年前的水平,那是一个人类尚未出现、海平面比现在高出10-20米的时代。2025年10月1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点,这一水平上一次出现还要追溯到300万至5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那时,地球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2-3摄氏度,北极没有常年冰盖,森林一直延伸到极地圈。更令人担忧的是,报告指出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也同样刷新了纪录。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近50%,而地球的自然碳吸收系统——包括森林、植被和海洋——正在明显减弱,这可能导致气候陷入恶性循环。

  世界气象组织的这份报告向全人类描绘了一幅严峻的气候图景。2024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均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高值。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在发布会上直言:“自然系统正在发出红色警报。我们正以数百万年来地球未曾经历过的速度改变着它的大气结构。”他进一步强调,温室气体浓度的每一次上升都意味着更大的气候代价,而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科学家们指出,如今的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已与距今300万至5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相当。那时地球是另一番景象: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2至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代高出10至20米,北极地区没有常年冰盖,大片的森林一直延伸到如今的极地圈。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星球,而人类文明还远未诞生。换句话说,人类正在亲手把地球推回到一个曾经只有史前动植物生存的气候状态。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如果不立即削减排放并强化碳汇保护,未来几十年内全球气温可能进一步突破1.5℃控制线,带来极端天气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粮食安全威胁等连锁反应。

  导致这一历史性高浓度的“元凶”依旧是人类活动。化石燃料燃烧仍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四分之三,而能源结构转型缓慢使得减排进度远远落后于目标。与此同时,近年来频发的森林与草原野火也释放了大量碳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更复杂的是,地球上原本作为“碳吸收器”的自然系统正在减弱。陆地植被、森林以及海洋等碳汇能力正在下降,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明显不如以往。一旦这些碳汇被削弱,二氧化碳将在大气中累积得更快,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气温升高——植被退化——碳吸收减少——温度进一步上升。

  古气候学研究为我们理解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曾通过分析叶片化石,重建了渐新世至上新世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研究显示,在早渐新世时期,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约为463ppm,而到中中新世下降至321ppm,晚上新世则为299ppm。另一项针对水杉化石的研究表明,自中新世以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在中新世中期和中新世晚期稳定在330-350ppmv,而在晚上新世至更新世期间,降低至了工业革命之前的水平。这些研究清晰地展示了二氧化碳浓度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波动,但当前浓度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都是空前的。

  面对这一严峻趋势,专家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同步推进“减排”和“增汇”两条路径。一方面,加快能源转型,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依赖,扩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另一方面,应保护并修复森林、草原、红树林、湿地等生态系统,让地球的“碳肺”重新运作起来。此外,强化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温室气体的扩散没有国界,任何国家的排放都可能影响全球气候格局。只有全人类携手行动,才能避免重蹈“上新世式地球”的覆辙。

  当科学家说“地球正在回到人类未出现的时代”,这并不是比喻,而是一个令人警醒的现实。人类文明的繁荣,建立在一个气候稳定的星球上,而如今这种稳定正被不断侵蚀。正如报告中所写:“我们不能控制时间倒流,但能决定未来的方向。”地球的“耐心”已经所剩无几,留给人类改变的机会,也正在倒计时。

  我们这一代人正在经历一个地质学上的异常时刻——地球大气回到了人类出现之前的状态!当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清晰地指出二氧化碳浓度已达300万至500万年来的最高点时,这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环境议题,而是对人类文明生存智慧的考验。

  那个海平面高出今日20米、北极无冰的上新世地球,是否是我们留给后代的遗产?答案就在当下的行动中。人类亲手改变了气候,现在必须更努力地改变自己——这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输不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