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0月16日电(香港中通社记者王丰铃)七国集团(G7)15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财长会议,商讨共同方针对抗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受访专家直言,各国与其用联盟方式对冲管制,不如用动态眼光看待,多与中国沟通交流,共同商议稀土管制标准。
G7 图源:新华社
中国商务部10月9日接连发布两项关于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外界认为,此举标志中国稀土管制重大升级,首次明确了稀土管制的具体目标。
美方反应强烈,一边采取拖延战术,另一边试图拉帮结伙。美国财长贝森特15日暗示,美国或延长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暂停期,来换取中国推迟实行稀土出口管制计划。同日,贝森特又放话称,美国将与欧洲盟友、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及亚洲的“民主国家”沟通合作,以集团方式合作对抗稀土管制。
据外媒报道,G7财政部长们考虑出台联合措施。出席会议的日本财务相加藤胜信呼吁G7应团结一致应对中国稀土新规。德国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证实,G7会议将联合讨论一套共同做法,以针对性的措施因应中国政策,但他同时警告不要采取任何会对本国经济产生适得其反效果的措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16日对香港中通社说,对于稀土这一重要战略资源,中国开始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政策逐步优化调整,有助避免胡乱开采、走私、价格大幅波动等问题。中国的管制政策是开放性的,并非单纯利己,也不像美国那样“胡萝卜加大棒”,更多仍是希望管理体系更完整健全,更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各国与其用联盟方式对冲管制,不如用动态眼光看待,多与中国沟通交流。
除日本外,G7成员国在从稀土磁铁到电池金属的一系列材料上,高度或完全依赖中国。有分析指,G7或考虑两种策略,包括筹划设定稀土价格下限,或对部分中国出口稀土征收关税和所谓碳税。
余凌曲指出,美国已设定稀土价格下限,仅有一家国防部持股的企业可生产制造稀土,但该体系生产成本高,技术储备不足,无法市场化,难以实现自给自足目标。设定价格下限只能起到调动更多相关美欧企业参与的作用。征关税目的是保护欧美当地企业,但中国稀土价格低产品好,市场选择很难被关税左右。
余凌曲续指,稀土产业链条长且复杂,每段链条都存在大量专利技术、制造环节。唯有中国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占据绝对垄断地位,G7成员国很难从零开始构建整套产业体系。各国可与中国共同商议稀土管制标准,探讨包括未来中国稀土份额如何与各国生产相适应等问题,形成最大公约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