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结婚不收红包 摸一下后返还宾客
【新人结婚不收红包 摸一下后返还宾客】当国庆婚礼季的“红色炸弹”让许多人钱包缩水时,广东佛山一对新人的举动却温暖了全网。他们不收红包,只轻轻一摸、折个角便返还宾客,一句“人到心意到”诠释了礼轻情意重。近日,广东佛山一对新人在婚礼上拒绝收受红包,仅通过“摸一下”或“折角”的方式象征性接受祝福后,便将红包原封不动返还宾客。这一场景被参加婚礼的朋友宗女士记录并分享,迅速引爆网络点赞热潮。宗女士描述:“我们递给她红包的时候,不收我们红包,只是摸了一下红包,折了一个角,然后返还给我们。”这种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共鸣,不少网友直呼:“建议全国推广一下!”
对于这一暖心举动,不少广东本地人却显得十分平静。一位广东街坊淡然表示:“这不很正常吗?大家到来就是最好的祝福~”这种云淡风轻的反应,揭示了这一做法在广东地区的深厚文化根基。事实上,在佛山的顺德等地,这种婚礼习俗早已有之。许多新人甚至一分钱不收,只是将红包折个角代表“受礼”,然后原封不动地还给客人。这种习俗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有着历史的传承。据2006年的媒体报道,佛山南海和顺德两地当时就已出现这种婚宴“拒收”红包的现象。有当地居民回忆,早在几十年前,物质生活还不宽裕时,南海的新人对几百元的红包,只象征性地收取一二十元。
这对新人的暖心举动,与刚刚过去的国庆婚礼季形成了鲜明对比。每年的国庆假期都是不少新人“拉埋天窗”的好日子,假期里亲朋好友齐聚,创造了绝佳的婚礼氛围。然而,扎堆结婚也给宾客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发文表示,一早就收到了大量婚礼请帖,“份子钱应该给多少”成为热议话题。一时之间,关于国庆期间收到大量婚礼请帖的吐槽层出不穷。有人一边为朋友结婚开心,一边心疼钱包,还有人直言“9月份工资根本不用往卡上打”。与这种普遍焦虑形成对比的是,许多广东网友却纷纷表示“丝毫不慌”。有网友称:“200块可以吃遍广东酒席”“谁来都是200”,凸显了广东地区务实的消费观。
这对佛山新人的举动,并非个例。近年来,选择极简婚礼的年轻人开始增多。例如当下流行的“三无婚礼”,即婚礼上无车队、无接亲、无伴郎伴娘,甚至不请司仪、简办婚宴。这些新人们删掉冗长仪式,更加注重自我感受,极简的流程让不少年轻人格外舒适。这种婚礼形式的变革,反映了年轻一代价值观的转变。他们更注重婚礼的本质——爱与承诺,而非排场和形式。在顺德,很多新人都像这次新闻的主人公一样,选择不收受红包,只保留象征性的受礼仪式。
对于南海和顺德地区出现的这种婚宴“拒收”红包现象,社会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李克和教授认为,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接了别人的请帖就要“做人情”送红包,互相攀比和过重的人情负担,使婚宴请柬变成了“红色罚款单”。而在南海顺德这些地区,大城市依旧十分风行的沉重婚礼红包回归了它的应有之义,这是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写照。这种象征性收红包的做法,使一度被很多人视为人情债和“罚款单”、“红色炸弹”的结婚请柬,回归到了喜庆和祝愿的本义。
尽管在广东地区这或许是一种传统习俗,但对全国大多数网友来说,这种婚礼新风尚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建议全国推广一下!”成为许多网友的共同心声。这条评论在相关新闻的跟帖中频频出现,表达了人们对减轻人情负担的普遍渴望。参加这场婚礼的宗女士的感受或许能说明问题:“自己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她的惊讶反应,代表了许多第一次接触这种习俗的人的感受。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情感交流比物质交换更为珍贵。
红包摸一下返还,看似简单的动作,蕴含的却是深情厚谊。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份子钱”压得喘不过气时,佛山这对新人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礼轻情意重”的真谛。
他们的举动犹如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真情,从来不需要用金钱来衡量。而这,或许正是这个物质丰富时代最需要的婚礼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