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香港科学馆17日起在一楼大堂举行“2025邵逸夫奖展览”,介绍本年度各邵逸夫奖得奖者及其杰出贡献,并透过互动展板深入浅出地阐述相关科学知识,引领公众探索这些顶尖科学家的研究之旅。展期至12月17日,免费入场。
2025邵逸夫奖展览。图源: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邵逸夫奖”于2002年成立,每年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
本年度的“天文学奖”由两位学者平分,分别是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伦多大学教授约翰・理察・邦德,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荣休教授(1909)乔治・艾夫斯塔希欧,以表彰他们在宇宙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特别是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涨落的研究。相关预测已得到大量地面、气球和太空观测仪器的验证,从而精确测定出宇宙的年龄、几何结构和质能含量。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颁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荣休所长暨科学会员及中国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沃尔夫冈・鲍迈斯特,以表彰他对于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的开创性研发和应用。该三维可视化成像技术能呈现蛋白质、大分子复合物和细胞间隙等生物样本在自然细胞环境中的状态。
“数学科学奖”则颁予中国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及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授深谷贤治,以表彰他在辛几何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特别是预见如今被称为深谷范畴的存在,该范畴由辛流形上的拉格朗日子流形组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