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29日电 (记者 陈卓仪)佛诞、圣诞节、复活节,这些节日都是香港的公众假期;基督教堂有琉璃瓦、佛像成为缆车上的旅游景点……在中外文化交汇的国际城市香港,不同宗教背景的750万人,一直以来共冶一炉、和谐相处。
宗教中国化香江论坛暨香港六宗教思想交谈会29日至30日举行,海内外学者畅所欲言,体现宗教的共融。
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受基本法和有关法例保障。根据香港基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不限制宗教信仰自由,不干预宗教组织的内部事务,不限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没有抵触的宗教活动。

(香港中通社图片)
香港并存不同的宗教。据公开资料显示,香港目前有佛教、道教、 孔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和犹太教,都拥有不少信众。两千多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有约100万名信徒。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有逾100万信徒。从西方传入香港的基督教,约有140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会于1841年在香港设立传教区,目前香港教区约有39万名教徒。
各宗教之间和衷共济、存异求同,更在1978年成立了六宗教领袖座谈会,由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道教共同成立。每年六宗教发表新春文告,举办庆国庆酒会和升国旗活动,发挥积极的社会效应。
今年10月, 香港宗教界庆祝国庆75周年大会上发表共拟的国庆祝贺辞,强调今年会按照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香港与内地和海外的联系和合作,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来支持和配合国家的发展。
在此前新冠疫情期间,六宗教领袖多次以拍摄短片、发出公开信等方式,呼吁香港市民切勿气馁,借短片为港人祷告。这些支援社会大众的举动,为港人带来心灵上的慰藉,支撑社会互相扶持。
2019年香港发生社会运动,香港宗教界发声谴责暴力,六宗教领袖在2020年的新春文告中,呼吁放下暴力,重新缔造美好的香港。2020年香港国安法立法,宗教领袖纷纷发文支持,强调“国家安,则身心安”。今年3月,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立法通过,香港六宗教领袖随即发声明,相信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获充分保障。
行走香港街头,经常能看到以宗教为名的学校、医院,甚至坟场也有部分由宗教组织运营,这些都是香港宗教多年深耕慈善事业的写照。例如香港有天主教学校和幼稚园249所,就读学生约13万人,开办6家医院;佛教联合会在香港便开设了18所中小学;香港八大高校之一的浸会大学的前身,则是香港基督教浸信会联会于1956年创办的私立高等学府;天主教背景的圣方济各大学,亦是近年升级的高等院校。
香港宗教多元、共融,就如同这座国际城市长期以来的特征,中西交汇,华洋共处,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