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
【俄媒:俄向中国发运首批4吨重黑麦粉】一辆载着4吨重黑麦粉的货车从俄罗斯广袤麦田出发,驶向遥远的东方-这袋看似普通的面粉,却是中俄粮食贸易史上的特殊使者,就在五个月前,中俄双方签署了相关议定书,为中国市场迎来了这位来自北国的“黑色黄金”。10月14日,俄媒援引俄联邦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消息称,俄罗斯已向中国发运首批重达4吨的黑麦粉。报道称,近日,俄罗斯联邦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下属的专门负责进出口检疫与认证的部门,顺利完成了首批共计4吨俄罗斯优质黑麦粉对华出口的发运程序,并正式签发了符合中国进口标准的卫生检疫证书。这一批黑麦粉的顺利出口,标志着中俄粮食贸易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今年5月8日该局官网发布的报道显示,中俄双方于当日正式签署了关于俄罗斯黑麦粉输华的相关议定书,明确了双方在质量安全、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报道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消费市场之一,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俄罗斯粮食及副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此次新出口方向的开辟,预计将成为推动俄罗斯粮食副产品对华供应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俄方特别提醒相关出口商,在出口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中俄双方约定的各项条件,包括对黑麦粉种植基地和存储场所的定期检疫监测,以及在俄罗斯“单一窗口”系统完成注册等必要程序。随后,在6月3日,中国海关总署正式发布公告,允许符合中俄双方议定书要求的俄罗斯黑麦粉进口至中国市场,为两国粮食贸易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美国关税战的重压下,中俄两国没有选择退缩和对抗,而是积极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此次俄罗斯向中国成功发运首批黑麦粉,正是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8日,中俄签署了《俄罗斯粗面粉和黑麦面粉输华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为俄罗斯黑麦粉对华出口铺平了道路。
这一协议的达成,不仅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为俄罗斯粮食产业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对俄罗斯粮食副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新出口方向的开放成为进一步发展俄罗斯粮食副产品供应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中俄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俄罗斯方面提醒出口商需要对小麦和黑麦种植和存储场所进行植物检疫监测,并在中方“单一窗口”进行注册;中国海关总署也及时发布公告,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俄罗斯黑麦粉进口。这种基于规则和标准的合作模式,确保了贸易的顺利进行,也为两国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农产品领域,中俄在能源、科技、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与中国庞大的能源需求形成互补,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在科技领域,中俄加强创新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提升了两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中,中俄两国在美国挑起的关税战这一特殊背景下展现出的互助合作,以铁一般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关税战没有赢家"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美国单方面发起的这场关税战,本质上是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构筑经济壁垒,试图以"美国优先"的零和思维维护其霸权地位,却完全忽视了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及各国经济深度交融、命运与共的现实依存关系。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任何试图通过单边主义手段切割这种联系的行为,最终都只会陷入损不利己的泥潭。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贸易战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只会带来双输乃至多输的结局。当关税壁垒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时,不仅会扭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会推高企业生产成本,抑制创新活力,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实质上是将国内矛盾向外转移,不仅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反而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俄两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通过深化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了资源要素的最优配置和产业优势的深度互补。从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到黑海沿岸的农产品贸易,从北极航道的联合开发到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合作,中俄经贸关系正不断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这种基于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不仅为两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了稳定性因素。
中俄的成功实践深刻表明,只有彻底摒弃贸易保护主义的狭隘思维,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原则,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这种合作范式证明,国际经济合作完全可以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性安排实现互利共赢。
在美国关税战投下的阴霾中,中俄互助合作犹如穿透云层的阳光,向世界展示了合作共赢的强大生命力。两国用实际行动证明,面对保护主义逆流,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才是正道。这一实践不仅再次印证了"关税战没有赢家"的深刻道理,更为其他国家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式。
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应继续深化战略协作,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拓展"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加强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正能量。这种超越零和博弈的合作模式,必将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