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立法会选举即将开启,近日已经有8位资深议员排队宣布“弃选”,引发不少街谈巷议。笔者无意猜测接下去还有哪一位或哪几位资深议员还会“勇下火线”,但心如止水、无欲则刚,作为香港立法会的中流砥柱、核心力量,所有资深议员,都值得香港社会和广大市民肯定、敬重和尊崇。
前天(14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行会前表示,任何组织因换届出现人士更替属正常,尊重今次宣布弃选的议员的选择,感谢本届立法会议员的工作。李家超表示,今届立法会务实高效审议法案,在4年会期中通过约 130 条法案,较上届同60%。他又鼓励爱国、爱港、有力之士积极参与选举,贡献香港。
正如行政长官所言,“换届换人”,实属正常;同时,在有些关键时期,“换届”不仅意味著“换人”,还意味著“换代”。“老将”完成历史使命,“交棒”给新人,这也实属正常。李家超的不刊之论,言简意赅、言之凿凿,深中肯綮,令人信服。在香港由治及兴的进程中,如果说2020年至今香港由治及兴的主基调是一个“稳”字,重心是“以稳促兴”,那么,下一步,香港由治及兴的主基调则可视为一个“变”字,重心是“以变促兴”。重心变了,管治团队也应随之而变。
以稳促兴,资深议员劳苦功高;以变促兴,资深议员“急流勇退”。这正是真心贡献国家、服务香港、不计个人得失的体现,令人尊敬、令人称颂!香港资深议员识大体,引退让贤化春雨。
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说真心话,当这几位资深议员宣布“弃选”时,不少市民依依不舍。比如,现任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连任5届的经民联商界(第一)议员林健锋,被称为建制派“班长”的廖长江,等等。艰难险阻,筚路蓝缕。他们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一路走来,踏进坎坷,实属不易!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尤其令人难忘。
其一,困境中的坚守。回想2019“修例风波”期间,香港立法会大楼遭受暴力冲击,一片狼藉,面目全非,无法正常使用;揽炒派议员更是步步紧逼,挑战法律权威和立法会议事规则。作为立法会主席的梁君彦,克服重重困难,维持立法会运作,组织议员持续叶开会,审议各项议案。不少资深议员挺身而出,排除政治干扰,为民生议题鼓与呼,投一下负责任的一票。
其二,完成历史性答卷。2024年3月19日,立法会开会近40小时,认真审议后,全票通过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香港特区由此履行了基本法23条订明的宪制责任,补上了耽误了26年多的功课。梁君彦作为立法会主席,还史无前例投下历史性的一票。议案的“全票”通过,集中体现了议员们的爱国爱港情怀和责任担当。
其三,推动民生问题解决。长期困扰香港的“㓥房”问题,早已是民生之痛,亦是香港之耻。特区政府致力于逐步取缔“㓥房”,立法会支持政府此举,通过简朴房规管相关条例。“网约车”倍受社会关注,立法会正在审议政府提交的草案,有望彻底解决超过十年的网约车规管空白问题。
本届立法会通过的法例较上届同期多出近九成,批出的拨款建议较上届同期多出一成。这样的工作效能,是以往无法想象的。这背后,每一位资深议员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立法会并非某些人所说的“只配合,不监督,不反对”,本届立法会否决了多项议案。比如,许多议员针对《同性伴侣关系登记条例草案》提出了尖锐的反对意见,立法会最终投票否决了该议案。
退下“火线”此时最佳
资深议员的先后“惜别”,有些有迹可寻,有些却始料未及。“班长”廖长江宣布“弃选”时的一段话颇具代表性。他说,我已连续担任三届立法会议员。想做的,必须做的,都已经做到。香港已完成机制建设,实现由乱到治,开启由治及兴。崎岖之路已基本踏平,是“交棒”的合适时候,让爱国爱港力量薪火相传。
正如“班长”所言,资深议员现在退下“火线”,时机最佳。理由有二:
其一,大局已稳,功成身退。综观这几位年逾七旬的资深议员,大都担任了两届以上议员,这期间正是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关键期,他们作为坚定的爱国爱港者,在确保立法会严格按照基本法履行职责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数度动议修改立法会议事规则及财委会程序(反“拉布”和完善机制)等。如今,立法会健康运作,行政和立法机关的沟通顺畅、协调良性,他们可以放心地“交棒” 。
其二,培育新人,刻不容缓。时下,香港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从国际局势看,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大,未来遭遇“惊涛骇浪”的几率上升,势必给香港造成严重冲击;从国家大局看,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对香港提出了新要求,香港要发挥任何一个内地城市都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从香港发展看,北都区开发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不如预期,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创新。香港要应对未来挑战,立法会作用不容低估,资深议员腾出位子,让年轻有为的新生力量担当重任,有利于立法会形成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氛围,促使立法会与政府“无缝配合”,创新改革,共同提升管治效能和发展动力。
桑榆之志老而弥坚
随著这些资深议员“功成身退”,此次立法会换届的“换代”的特征更加明显。资深议员“身退”,并非“心退”、“全退”,人们期望这些年高德劭、德高望重的资深议员,依然为香港的发展献计出力。在笔者看来,退下“火线”的老将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一,内联外通。此次“弃选”的资深议员,大都拥有多年的从政经验,无论是与内地、还是与海外的沟通联络,都有熟悉的通道、广泛的人脉,并了解各地、各方的规则,可以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助力香港做好“内联外通”大文章。
其二,凝心聚力。此次“弃选”的资深议员,大都是所在行业的翘楚和“意见领袖”,拥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未来,香港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关键时刻,他们的言行会影响一大片,资深议员可依旧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为香港前行注入正能量。
其三,扶持新人。此次立法会选举,将有许多中青年一代“登堂入室”,他们有各自的优势,也会有各自的短板。退下来的老将,有责任和义务发现、甄别本界别、本地区的“好苗子”,帮助那些愿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年轻人积极参选,扶上马、送一程。退下火线,并非无所作为,当好“伯乐”,亦是大功一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央领导、中央涉港部门和特区政府十分肯定和重视这批老骥伏枥、老而弥笃的资深议员的经验与作用,相信依然有平台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余热。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多次指出,希望香港锐意改革,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打开发展新天地。
识变应变求变,需要体制机制的变革,也需要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批资深议员主动“弃选”,功成身退,这是助力香港变革的实际行动,多少年后再回首,其重大意义和关键作用将会更加彰显。今天,应该为他们的高风亮节、峻节清风点一个大大的“赞”!
(本文作者是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