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29日电 11月28日,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正式启用。香港报章11月29日就时事热点发表社评。
《大公报》发表社评:善用“三跑”新系统 做好“三港”大文章
香港“三跑”正式营运,亦为共建大湾区提供新动力。深圳、广州、澳门、珠海都有机场,且在不断扩大规模,大湾区多个机场并存的确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只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市场分工,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实现合作共赢。事实上,香港可利用现有沟通机制,与周边机场就空域、航权、客源、人手等方面进行协调。出席“三跑”启用仪式的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航空物流枢纽地位,将有一系列政策,为巩固提升大湾区机场群、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通枢纽集群提供支撑。国家的支持,为香港航空业发展突破提供了底气,增添了信心。

香港中通社图片
《文汇报》发表社评:融合湾区联系国际巩固航空枢纽地位
香港航空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挑战,积极结合湾区优势,是香港必须把握的机遇。香港要循软硬件两方面不断完善内地和海外旅客“经港飞”的便捷度。硬件方面,要不断完善联系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通服务,例如中山港客运码头28日同日启用,就是突出其配合香港机场的运输地位,让旅客可以直接在码头办理托运手续,来港之后无需入境直接登机。软件方面,要用好内地给予更多外国旅客免签证来华的政策,争取更多内地城市开通来港“一周一行”,加强与内地城市合作推广联程运输系统,进一步提升香港机场对大湾区乃至内地的服务能力,吸引更多中外旅客便捷高效使用香港机场,充分发挥三跑的运力。
《香港商报》发表社评:寻新增长点 谋三跑效用最大化
大湾区内机场众多,深圳宝安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等发展迅速,当中合作机遇大于竞争,携手发展的协同效益巨大。日前机管局正式入股珠海机场35%股权正是示范,香港机场的国际网络与珠海机场的国内网络相结合,“经珠港飞”便可构建高效的物流供应链。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可探讨更好分工,香港偏重国际航线,其他城市则长于区域和短程航班,形成大湾区各机场的优势互补。当局宜积极与内地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速推进空域共享协议,增加新移交点等,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共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基建以外,人手供应也要追上,机管局预计香港航空业至今年底人力需求约6.9万人,当中缺口高达1.6万人,多约七成半为前线职位空缺。这意味着三跑落成后,还有航空业人手短缺问题须要处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