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 35+群体的“二次机遇”,珍惜给的机会!
创始人
2025-10-15 23:03:15
0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10月14日,2026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考试——也就是大众俗称的“国考”——正式发布相关公告,报考年龄首次调整为18周岁到38周岁(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则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最近一段时间,多地考公、考编的年龄限制有所放宽。今年8月,上海市发布2025年度考试录用执法类公务员公告,已经将年龄放宽到38周岁以下。而四川等地下半年发布的事业单位招考公告中,年龄也放宽至38周岁。在此之前,全国范围内的考公、考编年龄红线,多集中在35周岁。梳理社交平台上多个以“大龄考编上岸”为主题的账号及内容后发现,这部分人群年龄多集中在30到34岁,已成家并育有小孩,原来从事的多为土木、房地产、互联网等近年来衰退剧烈的行业,在职场中也面临“35岁门槛”。大家之所以想进入体制内工作,“待遇较高”“工作稳定”成为最看重的优点,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想寻找从大城市回老家的跳板和支点。政策调整的深层意义远超个体机遇。专家指出:“35岁左右正是职场黄金期,却常因‘一刀切’年龄限制被挡在门外。此次调整既是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衔接,更是对经验型人才的渴求。”他强调,基层执法、公共服务等岗位尤其需要具备社会阅历的从业者。例如上海某街道执法队干部坦言:“35岁新入职者比25岁者更擅长处理群众矛盾,这是时间沉淀的能力。”然而,政策落地的复杂性不容忽视。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年龄放宽不等于‘大龄录取比例激增’,实际受益群体仍有限。”她分析,35岁以上考生需平衡家庭、工作与高强度备考,且部分特殊岗位如公安执勤类仍保持30岁以下限制。这种“有条件的开放”既保障经验型人才入口,又避免岗位适配性风险。

  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81万人,报名时间为10月15日至24日,笔试将于11月30日举行。政策调整背后,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与就业公平导向的双重推动。上海市2025年执法类公务员招考已率先实施,将年龄限制从35岁提高至38岁,明确198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出生者可报考。四川遂宁、眉山等地事业单位招聘更将本科毕业生年龄上限设为38岁、研究生43岁,退役军人还可再放宽2岁。

  政策调整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在“问政四川”平台,网友的留言获得点赞:“35岁不是人生的分水岭,而是经验的积累期。公务员招录打破年龄壁垒,是对劳动者价值的重新认定。”

  企业界的反应同样值得关注。某互联网公司HR总监表示:“过去我们担心35岁以上员工‘性价比’低,现在公务员招录传递出明确信号——经验本身就是竞争力。”这种观念转变正在重塑就业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35岁以上求职者面试通过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2%,企业招聘简章中“年龄35岁以下”的要求出现频率下降37%。

  但挑战依然存在。某公考培训机构调研显示,36岁以上考生中,62%面临家庭与备考的双重压力,其笔试通过率较25岁群体低18个百分点。对此,多家机构推出“大龄考生专项课程”,包括体能训练、时间管理、心理调适等内容。正如考生张女士所说:“年龄不是枷锁,而是我们更懂如何高效学习的优势。”

  社会反响呈现两极态势。支持者认为,此举打破“年龄歧视”痼疾,与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消除年龄等不合理限制”的要求形成呼应。反对声音则担忧加剧考公竞争,挤压应届生空间。对此,浙江省人社厅回应称:“政策设计已统筹不同群体需求,如国考仍保留2.6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专项名额,基层岗位占比超70%。”

  从国际经验看,德国公务员考试长期实行“能力优先”原则,日本近年也将地方公务员年龄上限提高至40岁。我国此次调整恰逢人口结构转型期,既回应了中年群体就业困境,又为公共服务注入多元活力。正如考生“L”在社交平台所言:“年龄数字不该是人生的休止符,而是阅历的里程碑。”这场始于考公年龄的政策调整,实则撬动着整个社会的用人观念。

  当企业开始反思“35岁即失业”的潜规则,当“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共识,我们终将迎来一个更包容、更理性的职场生态。正如上海市执法系统某干部所言:“真正的公平不是无差别的机会均等,而是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匹配的舞台。”这或许就是政策调整背后最深远的意义——让年龄不再是桎梏,而成为经验的勋章,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在人生的黄金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当金门高粱酒渗入泥土,当两岸青年的手共同拂去墓碑上的雨珠,这段跨越75年的历史正在找到新的注脚。公务员招录年龄放宽的背后,是一场关于人才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它打破了“35岁=职业终点”的刻板印象,将“经验价值”纳入人才选拔的核心指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预测,到2027年,全国80%的公职岗位招录将取消35岁限制,形成“应届生保基础、经验者强治理”的分层用人体系。这种变革不仅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更向全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能力比年龄更重要,经验与活力可以共存。在这场变革中,每个个体都是见证者与参与者。当38岁的“新公务员”与22岁的“00后”同事并肩工作时,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年龄差异,更是代际经验的互补与创新思维的碰撞。正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所言:“打破年龄壁垒不是终点,而是构建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人才生态的起点。”当社会不再用数字定义人生阶段,当经验与活力在岗位上交织迸发,我们终将走向一个更尊重价值、更包容多元的就业新时代。这场始于考公年龄放宽的改革,或许正是中国就业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