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
【考公年龄放宽至38岁 考生发声】10月14日,2026年国考公告发布,报考年龄首次放宽至18至38岁,应届硕士、博士可达43岁。消息发布后,引发大量考生关注,这一变动犹如在原本已白热化的考公战场上投下一颗深水炸弹,不少35岁左右的职场人士表示将重拾备考计划。无数像Jason这样的职场人,原本已在年龄门槛前黯然转身,如今却重燃希望。他们自嘲为“考场上的三八大盖”——38岁,准备与应届生们“硬刚”到底。备考大军的结构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在静谧的图书馆里,柔和的灯光洒在每一排书架上,也映照着不同年龄段的身影。坐在满脸洋溢着青春气息、胶原蛋白满满的应届生旁边的,是一群发际线悄然后移、眼角带着岁月细纹的"老家伙们"。他们或是戴着眼镜,眉头微蹙地盯着书本,或是奋笔疾书,在纸张上留下思考的痕迹,整个图书馆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充满希望的氛围。据悉,在这些人中,有一位名叫Jason的男士格外引人注目。他目前在苏州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工作,今年已经35岁的他,脸上虽已有了些许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与不屈。两个月前,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Jason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挑战自我,尝试报考江苏公务员,为自己的人生开启一段新的篇章。
为了这个目标,Jason制定了极为详细且严格的复习计划。在正常的工作日里,每天下班后,当同事们纷纷踏上回家的路途,享受闲暇时光时,他却雷打不动地坐在书桌前,刷上整整3个小时的公务员考试习题。从行测中复杂的逻辑推理,到申论里需要深度思考的论述题,每一类题型他都不放过,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而到了周末,当大多数人选择放松身心,或是与朋友相聚时,Jason则会前往那座他熟悉的安静图书馆。他会精心挑选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让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带来一丝丝慰藉。一坐就是6个小时,期间他仿佛与外界隔绝,全神贯注地完成公考APP上每周一次的模拟测试。测试结束后,他并不会急于离开,而是会认真复盘每一道错题,分析原因,查漏补缺,确保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在紧张的复习间隙,Jason也不忘家庭的重要性。他会特意抽空回家,与家人共进一顿温馨的晚餐,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听着他们分享一天的趣事,Jason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满足。饭后,他还会陪孩子玩耍一会儿,享受这难得的亲子时光,让紧张的复习生活多了一份温馨与惬意。
Jason表示,之所以准备考公,主要是因为他现在所处的行业近年来被公认为"夕阳行业",发展前景黯淡。尽管目前还没有马上换工作的压力,但他深知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仍然希望为自己储备一些机会,多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在多番比较与权衡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体制内,希望在那里找到一份稳定而有意义的工作,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新的色彩。
“我还是经一个朋友提醒,其实我的年龄也可以考公考编,才开始着手准备复习的。”Jason先后经历过外企、民企、央企,平时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很多,自认很熟悉体制内的工作氛围。“年轻的时候,对于‘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没什么兴趣,但现在年纪大了,经历了行业的剧烈动荡,更倾向于稳定。”历经数月刷题备考,Jason的行测模考才刚刚突破60。面对大量的行测题目,他自认理解力不是问题,但是题目量太大,有限时间内无法兼顾效率与正确率。
Jason的日常,是千万大龄考生的缩影。工作日,他雷打不动刷题3小时;周末则在图书馆浸泡6小时,完成公考APP的模拟测试。复习间隙,他匆匆回家吃饭,陪孩子玩一会儿,然后又回到书海。“我还是经一个朋友提醒,其实我的年龄也可以考公考编,才开始着手准备复习的。”Jason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外企、民企、央企都待过,最终却将目光投向了体制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老了。”Jason苦笑着,“经历了行业的剧烈动荡,现在更倾向于稳定。”他所在的行业正值寒冬,尽管暂时没有失业风险,但他已感受到刺骨寒意。
而对Jason而言,最扎心的莫过于行测模考成绩——奋战数月,刚刚突破60分。“题目我都懂,但速度就是跟不上。”面对大量的行测题目,他自认理解力不是问题,但题目量太大,有限时间内无法兼顾效率与正确率。这并非个例。相比应届生,大龄考生面临的不仅是应试技能的减退。记忆力的衰退是第一个“硬伤”。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公式、条文,仿佛在和他们玩捉迷藏;而体力的下降,则让长时间的备考变成一场耐力考验。更关键的是,他们背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孩子的哭闹、妻子的抱怨、父母的期待,都让本已紧张的备考雪上加霜。
1989年出生的河南考生L去年12月国考后,在社交平台感叹“最后一次国考”,但未如愿。不少30多岁大龄考生在其平台留言分享考公经历,有人请教如何兼顾孩子与备考。大龄备考人员面临家庭情况复杂困境,“宝妈”群体更受影响,她们备考时遭亲友质疑,背负多重压力,全职备考还会增加不稳定因素。长期从事考公培训的潘老师分析,即便年龄放宽,35岁以上考生也难大量涌入,因备考强度大,该年龄段人群精力不足且要顾家,有稳定收入和社会积累的更难下决心备考。
除了自身面临的困难,大龄考生还可能面临来自社会的偏见。在一些人眼中,公务员工作更适合年轻、有冲劲的人,认为大龄考生进入体制内会缺乏创新精神和活力。这种片面的观念无疑给大龄考生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然而,大龄考生往往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这些是应届生所不具备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时,可能更加沉稳和成熟。社会应该摒弃对大龄考生的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认可他们在职业发展中的多元选择和不懈努力。
考公年龄放宽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调整,为大龄考生打开了通往体制内的大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大龄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也面临着应试能力、时间精力分配以及社会观念等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应正视这些挑战,为大龄考生创造更加公平、友好的备考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追求职业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同时,也希望大龄考生能够坚定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响起,Jason收拾好厚厚的复习资料,手机里是孩子发来的语音:“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
他回了一句“快了”,然后走向停车场。车里,还有一本翻烂了的《申论范文宝典》。
这条路,他走了三个月,而与他一样的千千万万大龄考生,刚刚获得上路的资格。年龄放宽不是终点,而是另一场激烈竞争的开始。
当38岁的考生走进考场,他们书写的不只是答案,更是一代人对安稳生活的最后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