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15日电题:香港市民人均排放仅为美国两成半
香港新闻网记者 梁嘉轩
为配合国家的“双碳”目标,香港力争在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减半,并务求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提及完善电动车充电网络等措施,助力香港达成目标。日前,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接受香港新闻网专访,介绍香港减碳上的成果。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香港中通社记者 孙晋欣摄
事实上,香港多年来的节能减碳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其中,香港的碳排放总量早在2014年达峰,并持续呈下降趋势。2023年,香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14年峰值下降约四分之一;人均排放是美国人的两成半,欧盟的六成。
然而,从碳达峰迈向碳中和仍需特区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其中,道路运输是香港空气污染的一大源头,因此特区政府正积极完善电动车的相关配套,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及,当局已推出3亿港元高速充电桩鼓励计划,2028年底前会提供额外3000支高速充电桩。特区政府亦计划推出六幅用地作高速充电站,而巴士公司将开放充电设施供其他车辆使用。
图为电动汽车。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徐浩光表示,过去五年,电动车数目增加约八倍,现时新登记私家车,10辆中约有7辆是电动车,增速位于世界前列。此外,他在访问中亦提及转废为能设施 I·PARK 1 ,该设施由于替代石化燃料发电,以及减少都市固体废物的堆填量,每年估计可减少约44万公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实际上,香港整体空气质素近年不断改善。徐浩光解释,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均持续下降,并维持自回归以来的低水平。2024年香港一般空气监测站录得空气中的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微细悬浮粒子(PM2.5)、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的年均浓度,分别自2004年的水平下降45%至88%;而2024年路边空气监测站录得该四种空气污染物的年均浓度,亦较2004年的水平下降36%至88%。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片
此外,本地低能见度的时数由2004年1570小时下降至2024年286小时,减幅高达82%,反映空气中悬浮粒子大幅减少;期间,珠三角的空气质素亦明显改善,空气中悬浮粒子大幅减少。
徐浩光说:“我们有信心在2050年顺利达成碳中和目标,为香港的长期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