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手机来了 移动联通电信均开通
【eSIM手机来了 移动联通电信均开通】10月13日晚,中国通信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步宣布,正式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eSIM手机业务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上线。这一变革不仅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插卡时代”,更预示着全球通信产业即将进入“无卡化”智能互联的新纪元。此次三大运营商同步推进eSIM手机业务,实则是多年技术积累与政策松绑的双重结果。早在2015年,中国联通便率先启动eSIM技术研发,2025年9月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5个省市重启业务,覆盖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虽此前处于“技术准备就绪,等待政策批复”阶段,但此次均以“闪电速度”完成部署。中国联通作为先行者,此次业务覆盖范围最广。其发布的《5G AI终端白皮书》明确要求,支持eSIM的5G手机需预装国内通用eSIM证书,并具备双向机卡锁定、跨境写卡禁用等安全功能。用户办理需满足严格条件:主号码为正常可用状态且已开通VoLTE业务,实名认证需使用个人二代身份证,同一证件名下SIM卡号未超过4个,且设备电量需充足。中国移动则采取“分步走”策略。此前已支持智能穿戴设备eSIM业务,如OPPO Watch X2系列可通过欢太健康App线上开通。此次全面开放手机业务后,用户可前往营业厅办理,或登录中国移动App查询网点信息。技术标准上,中国移动要求设备符合GSMA SGP22 V2.5标准,支持全球多制式网络无缝切换。中国电信虽在商用试验期间暂不开放线上办理,但用户可持eSIM手机到线下营业厅开通。北京电信更宣布,9月19日随iPhone Air新机开售同步上线eSIM体验,套餐资费、权益与实体卡完全一致。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eSIM的吸引力在于“无卡化”带来的极致便捷。以iPhone Air为例,这款厚度仅5.6毫米的轻薄旗舰,为追求极致设计直接取消实体SIM卡槽,全球统一采用eSIM技术。用户无需插卡,通过扫描运营商二维码或使用App,即可远程下载配置文件完成激活。
“出境旅游时,再也不用排队买当地电话卡了。”上海白领陈女士分享道。她此前在欧洲旅行,因语言不通、营业厅排队时间长,曾遭遇“无网可用”的尴尬。而eSIM支持全球漫游,用户可在线购买当地套餐,落地即用。此外,双卡功能让商务人士无需携带两部手机,一台设备即可切换工作与生活号码。
然而,便捷背后也暗藏挑战。实名认证严格化成为首要门槛。三大运营商均要求用户到营业厅进行“人脸+身份证”双重认证,防止虚假身份信息批量注册。跨境写卡限制则引发争议——工信部明确禁止在境内远程激活境外运营商eSIM卡,以避免境外运营商无证经营,但这也限制了部分用户的国际漫游需求。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设备兼容性。尽管苹果、华为等厂商已推出eSIM手机,但目前市场上主流机型仍以“实体卡+eSIM”双卡设计为主。realme副总裁徐起指出:“全面转向eSIM需运营商、芯片厂商、终端厂商三方协同,短期内实体卡仍将是主流。”
eSIM的普及,远不止于手机领域。在物联网(IoT)场景中,其“远程管理、全球漫游”的特性正成为行业刚需。物流追踪器、车联网设备、无人机等依赖eSIM实现远程监控与数据传输。例如,万马科技的“揽海”车联方案通过eSIM,让车辆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切换最优网络,确保行车数据实时上传。
据GSMA预测,到2026年,全球eSIM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1.95亿个,消费电子、车联网、智慧城市将率先受益。移为通信等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已提前布局,其研发的智能终端兼容eSIM技术,支持从生产测试到全球部署的端到端管理,为跨境物流、共享出行等场景提供高效连接方案。
与此同时,eSIM与5G、AI的融合正在催生新业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eSIM支持毫秒级网络切换,确保生产线设备在跨区域协作中保持通信稳定;在远程医疗场景,医生可通过eSIM设备实时调取患者数据,突破地域限制。
eSIM的“无卡化”设计,在提升便捷性的同时,也对安全监管提出更高要求。信息加密与身份认证成为核心防线。eSIM芯片内嵌于设备,存储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加密密钥,其加密机制远超传统SIM卡。中国联通要求设备具备“终端信息加密上报”功能,防止数据泄露。
政策层面,工信部通过《基于可信执行环境(TEE)的eSIM工艺要求》等标准,从源头上规范eSIM生产与评估。跨境写卡限制则是监管的重要抓手——禁止境内远程激活境外eSIM卡,既防止无证经营,也降低诈骗风险。
eSIM的普及,本质上是通信产业从“硬件主导”向“服务主导”转型的缩影。当运营商不再依赖实体卡销售,当终端厂商通过软件定义网络服务,当用户习惯从“插卡”转向“扫码激活”,一个更灵活、更高效、更安全的通信生态正在形成。对于中国而言,eSIM的全面商用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参与全球通信标准制定的重要机遇。随着苹果、华为等厂商的推动,以及物联网、车联网等场景的爆发,eSIM有望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新名片。正如一位行业分析师所言:“eSIM不是简单的‘去卡化’,而是通信服务模式的革命。它让网络连接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安全可控。”在这场变革中,每一个用户都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当我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激活eSIM的那一刻,我们不仅在连接网络,更在连接一个更智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