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收盘:稀土永磁板块掀涨停潮
【A股收盘:稀土永磁板块掀涨停潮】10月13日消息,沪指今日集体收跌,上证指数报收3889.5点,跌0.19%,深成指今日收盘报收于13231.47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93%,市场呈现一定调整态势;与此同时,创业板指也未能幸免,报收于3078.76点,跌幅达到1.11%,显示出市场整体情绪的谨慎。沪深京三市全天交易活跃,但成交额较上日有所缩减,共计2374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599亿元,反映出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的观望情绪。板块方面,稀土永磁板块表现抢眼,掀起涨停潮,成为市场亮点;光刻机、锂电、稀有金属以及操作系统板块也集体走强,展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此外,核聚变、固态电池概念股同样保持活跃,为市场注入一定活力。然而,机器人、消费电子、汽配以及CRO概念股则普遍下挫,显示出市场分化的特征。
可见,今日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稀土永磁板块的爆发。中国稀土、北方稀土、银河磁体等10余只个股涨停,包钢股份因上调稀土精矿价格早盘竞价涨停。消息面上,北方稀土宣布将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205元/吨,环比增长37%,直接刺激板块情绪。此外,全球有色金属价格持续走强,伦敦期铜一度站上11000美元/吨,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盎司,白银补涨行情显著。机构分析指出,美元信用边际贬损、全球货币超发以及逆全球化下的资源储备需求,是推动本轮稀有金属行情的核心逻辑。
从资金流向看,有色金属相关ETF近一个月获超200亿元净流入,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龙头股股价屡创新高。西部利得基金认为,供给端长期约束(如矿山品位下滑、新增产能成本高企)与需求端AI、新能源驱动的“新引擎”形成共振,资源品正从周期商品向战略资产转变。
尽管市场整体调整,但科技自主可控领域仍保持韧性。光刻机概念股新莱应材涨停,公司CDU产品已应用于数据中心液冷系统,且半导体设备业务通过美国前二厂商认证;至纯科技因新凯来概念高开涨停,显示市场对国产设备替代的预期持续升温。操作系统板块中,中国软件、诚迈科技等个股逆势翻红,政策层面工信部等七部门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为国产替代提供长期支撑。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锂电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国内储能经济性拐点已至,海外光储平价全面共振。1-9月国内储能招标同比增长88%,意大利MACSE机制启动、美国数据中心电力缺口扩大,均推动“光+储”成为不可替代的快速上量能源形式。材料环节,六氟磷酸锂(6F)、铁锂正极等细分领域排产旺盛,价格持续上行。
与资源、科技板块的强势形成对比,前期涨幅较大的消费电子、汽配板块今日领跌。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消费电子龙头跌超5%,日盈电子、宁波华翔等汽配股跌停。市场分析认为,三季报业绩预告的披露加剧了资金对高估值板块的谨慎态度。例如,部分半导体标的动态PE突破80倍,远超行业35倍的历史均值,而固态电池概念股平均涨幅达120%,但多数企业仍处于研发阶段,业绩尚未兑现。
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市场仍处于牛市中期调整阶段,政策面、资金面和基本面三大支柱未变,但短期需警惕高位板块的估值回调压力。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条主线:
资源安全领域:稀土、铜、锂等战略金属的供需紧平衡状态将持续,龙头股业绩确定性高;
科技自主可控:光刻机、半导体设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环节的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业绩兑现型新能源:储能、锂电材料等细分领域三季报预喜,排产数据支撑基本面。
市场人士提醒,在指数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应避免追高,转而挖掘低估值、高成长的细分领域龙头。正如某基金经理所言:“牛市中的调整往往是资金寻找新价值洼地的过程,尊重盘面、跟随市场,才是长期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