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我承诺捐100亿元一定算数
【曹德旺:我承诺捐100亿元一定算数】10月13日消息,有媒体专访曹德旺让大家了解他的办学初衷、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在采访中,他表示“我向社会公告要捐款100亿元,到今年8月31日,已经花了43亿元左右。政府无偿划拨了校园土地,每年还会给经费支持。此外,社会捐赠1亿多元。目前,学校日常费用开支由河仁慈善基金会支付,将来会付满100亿元。”学校建成后,曹德旺将运营权全权交由王树国校长负责,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更好地推进招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福耀科技大学设计容量为1.6万名学生,但今年仅招收50人,旨在确保高质量培养。学费定为每人每年5600元,学校不依靠招生盈利。今年9月,福耀科技大学迎来首批本科生,他明确表示,办这所大学,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也不是要办一所平凡的学校,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企业家精神来做这件事。我认为教育是事业而非产业,期待能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
曹德旺向社会公告捐款 100 亿元用于办学,且截至今年 8 月 31 日已投入 43 亿元左右,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他对承诺的坚守与践行。在商业领域,诚信是立足之本,而曹德旺将这种诚信精神延伸到了公益教育领域。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他的百亿承诺并非空谈,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这种担当不仅为福耀科技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更为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有能力的企业家关注教育、投身教育,为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曹德旺将福耀科技大学的运营权全权交由王树国校长负责,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事业,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和运作。王树国校长作为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拥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由他负责学校的运营,能够确保学校在招生、教学与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这种专业化的运营模式,避免了外行领导内行可能带来的弊端,为福耀科技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福耀科技大学设计容量为 1.6 万名学生,但今年仅招收 50 人,这一举措看似“反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在当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一些高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而曹德旺反其道而行之,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旨在确保高质量培养。通过小规模、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学校能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的教育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曹德旺明确表示办这所大学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学费定为每人每年 5600 元,学校不依靠招生盈利,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在他看来,教育是事业而非产业,其目的是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这种公益定位,摆脱了商业利益的束缚,使学校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与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相比,福耀科技大学的公益性质更能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让更多有潜力的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曹德旺百亿捐资办学的行为,是企业家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他的诚信担当、专业运营、严控规模和公益定位,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曹德旺等有识之士的努力下,福耀科技大学将成为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将激励更多的企业家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公益事业中来,共同推动中国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曹德旺谈福耀科技大学,称办大学非为名利,是以企业家精神负责而为,且让专业人做事;谈“内卷式竞争”,称避开内卷,专注主业,秉持专业主义;谈企业家精神,称企业家要奉献,先立德后建功,民营企业家应有抱负责任,真企业家要做到国家因之强大、社会因之进步、人民因之富足,新时代企业家应有此追求。2024年,王树国卸任西安交大校长后,以“义务工作者”身份出任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直言“这是引领未来的新型大学,能参与其中非常幸运”。他拒绝薪酬,体现对教育理想的纯粹追求。二人分工协作的“黄金组合”。曹德旺:作为理事长,负责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强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王树国充分授权。王树国:主导教学与管理,提出“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并强调大学需深度融入社会。两人每日晨间交流半小时,讨论企业合作、宏观问题等,形成“经营与学术”的互补思维。
福耀科技大学聚焦高端制造业,首批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旨在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王树国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要求大学知识重构,必须与产业深度融合。”曹德旺借鉴哈佛、斯坦福等私立名校经验,提出“政府不出钱,学校自求平衡”的财政自主目标。他担任“财政部长”,通过企业合作、科技转化等实现盈亏自负,王树国则推动教授与企业签单,将实验室成果直接转化为市场价值。
曹德旺直言:“找到王树国是我最聪明的选择。”他赞赏王树国的务实作风与教育理想,认为其能将学校带向成功。
王树国称:“曹先生一张嘴,我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他评价曹德旺为“热衷于为社会做事的人”,并强调两人合作如“一个人”,默契十足。
两人的合作引发广泛关注,被媒体称为“顶流实力派组合”。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企业家与教育家的联合,能突破传统体制障碍,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新活力。正如王树国所言:“这是时代的机遇,能创办一所引领未来的大学,非常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