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趵突泉下没水泵但确有水管
【景区:趵突泉下没水泵但确有水管】趵突泉三股水喷涌的壮观景象背后,一场关于“水下是否隐藏水泵”的质疑与解答,揭开了这处名泉不为人知的保护细节。“趵突泉水下是不是有水泵?”近日,随着趵突泉水位突破30米大关,“趵突腾空”胜景再现,一些游客和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面对质疑,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工作人员于10月12日公开回应:“不存在水泵,水下确有水管,但作用是防止泉口崩塌和泥沙堆积。”这一明确答复不仅澄清了公众误解,更揭示了景区保护泉水的细致用心。
趵突泉今秋的水位情况令人欣喜。据景区披露,近期趵突泉水位突破30米大关,迎来了难得的“趵突腾空”胜景。泉水喷涌的壮观景象,三股泉水冲出水面一尺多高,让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惊叹不已。然而,伴随着这种壮观景象,一些好奇的游客和网友开始猜测:如此强劲的喷涌力量,是否有人工助推的成分?“水下是不是有水泵?”这样的疑问在部分游客中传播开来。类似的质疑并非首次出现。每当趵突泉水位高涨、喷涌格外强劲时,总会有人对泉水喷涌的自然力量产生怀疑。
面对公众的疑问,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工作人员在10月12日作出了明确回应。景区坦承水下确实安装了水管,但强调这些水管并非用于人工助推泉水喷涌。那么,这些水管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据景区解释,水管的实际功能是保护泉口——防止泉口崩塌和泥沙堆积。这种保护措施类似于对一些古建筑进行的结构性加固,目的是保护自然遗产,而非改变自然现象。景区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解释了这一情况,消除了人们的误解。
为什么趵突泉能够常年喷涌?地质工作者通过多次实地勘测和试验,已经给出了科学解释。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的山区。南部山区的石灰岩向北倾斜,到了济南市区正好被切断。山区的大气降水渗漏到地下后,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流到市区碰到组织结构比较紧密的岩浆石就流不动了。于是在强大的静水压下,地下水涌出地面,便形成了泉。这一自然地质过程,才是趵突泉喷涌的真正原因,而非任何人工干预。
趵突泉的水位高低是一个自然现象,水位波动完全符合自然规律。根据水务部门的监测数据,趵突泉水位通常汛期时较高,春季冬季较低。历史上,趵突泉曾多次出现季节性停喷。据记载,1971年5月26日至6月10日,趵突泉出现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季节性停喷。此后,趵突泉曾出现过长达926天的停喷纪录。直到2003年9月6日,此前停喷548天的趵突泉再次复涌,并持续喷涌了相当长的时间。这些水位变化都是自然现象,与人工干预无关。
虽然不需要人工助推喷涌,但为保护这一自然奇观,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除了水下用于防止泉口崩塌的水管外,景区还会根据水位情况调整相关设施的使用。例如,在2020年6月,由于地下水位持续走低,保泉形势非常严峻,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管理中心曾暂时关闭各取水点、直饮水等设备以及泉水浴场。景区工作人员当时解释,关闭取水点是因为泉池水位低抽水会对水泵有损伤,以前泉池水位低时也曾关闭过取水点。这一措施对居民的日常用水没有影响。
景区对“水泵疑云”的快速回应,展现了当今景区管理的透明度和开放态度。面对公众质疑,景区没有回避或敷衍,而是直接给出了明确解释,说明了水下设施的真实用途。这种坦诚的态度实际上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景区的信任,也体现了景区对游客知情权的尊重。景区辟谣的勇气值得赞赏——他们本可以忽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质疑,但他们选择了公开澄清。保护自然遗产,不仅需要物理性的保护措施,还需要知识普及和信息公开,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漫步在趵突泉边,看着三股泉水从池底喷涌而出,激起一圈圈涟漪,人们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那些隐藏在水下的水管,如同默默守护名泉的卫士,防止泉口崩塌和泥沙堆积,却从不去抢夺自然本身的光彩。景区坦诚的回应,既消除了公众疑虑,又展现了保护工作的细致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