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13日电 以保障病人就医安全、维护患者权益为核心目标,香港政府为私营医疗机构建立全新规管制度,《私营医疗机构条例》将首次覆盖诊所及小型执业诊所领域。自13日起,香港卫生署已开始受理诊所牌照及小型执业诊所豁免书的相关申请。
资料图为香港街头。香港中通社图片
据香港文汇网报道,署方指出,现时部分医疗机构营运者并非医护,希望对这类集团式诊所加强规管,强调若有违规情况,轻则书面警告,重则撤销牌照。有议员认为《条例》推动私营诊所从无规管走向规范,减少市民对无规管诊所的担忧,期望政府加派巡查人手及执法力度。
曾提供疫苗注射及身体检查服务的仁汇医务集团于今年5月突然结业,大批已预缴费的苦主无奈投诉,引发对《私营医疗机构条例》立法逾六年仍未扩至规管诊所的争议。为对私营医疗机构加强监管,香港政府早前于今年5月订立有关《私营医疗机构条例》(第633章)的生效日期公告并刊宪,实施诊所及小型执业诊所的规管制度。制度规定,若诊所于2018年11月30日,即制订《条例》的刊宪日期或之前已经运作,其营办人可于今日至明年4月13日的半年期间,提交诊所牌照申请。作为过渡安排,香港衞生署会按情况考虑发出暂准牌照,容许该等诊所在获发正式牌照前可以继续营办,以便营办人为诊所进行所需改动以符合发牌要求,如改装房舍间隔。
3500间料可获豁免
若诊所于2018年11月30日之后才运作,其营办人须直接申请正式牌照。不多于五名注册医生或牙医执业的小型执业诊所,可要求发出牌照豁免书。
香港衞生署私营医疗机构规管办公室主任麦怀礼表示,政府早前计算,香港约有5000间诊所,包括3500间医科执业诊所、1400间牙科执业诊所,以及100间同时提供医科及牙科服务的机构。他预计,未来可能符合资格获得豁免书的诊所数目约为3500间。
美容注射程序须医生进行
麦怀礼指出,现时部分医疗机构营运者并非医护,可能对医护常识了解不充分,《条例》主要希望对这类集团式诊所加强规管。他指出,2021至2025年9月,香港衞生署已对私营医疗机构采取142次规管行动,其中68次与私家医院有关,74次与日间医疗中心有关。
被问及“Botox注射”等情况,麦怀礼表示,香港政府已在2012年时成立私营医疗机构规管检讨督导委员会,将医疗程序与美容服务区分开,明确界定注射程序必须由注册医生或牙医进行。他强调,市面上的美容院若要进行注射程序,该机构就必须持牌,且除了有进行注射的医生,亦要有医生监督整体运作,否则可能构成非法行医。
香港诊所完成领牌需一年
麦怀礼强调,对轻微违规会发出书面警告,若涉及严重违规将会撤销牌照,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无牌经营诊所一经定罪可处罚款10万元及监禁三年,他相信相关罚则对营运者具一定阻吓力。他又指,无牌营办诊所的罚则条文生效日期将视乎牌照申请进度再作公布,但过渡期至少有六个月时间,预计全港诊所完成牌照申请需时约一年。
麦怀礼称,署方已成立专队处理牌照申请,未来香港市民可通过“医建通”应用程式中的“查牌易”功能,扫描诊所牌照上的二维码,查阅该诊所是否在“私营医疗机构名册”内,以及牌照的真实状态,例如是否被撤销等,都会即时显示,保障就医安全。
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凯欣对记者表示,对《条例》表示支持,认为其能推动私营诊所从无规管走向规范,不仅可保障市民就医,并减少无牌行医,为推动公私营协作、分流公立医院压力创造条件,增加市民就医选择。同时条例要求机构负责人具医疗背景,且经营出现财务等问题须提前申报,可避免“仁汇”事件再发生。她建议衞生署增派人手巡查,并希望署方加快牌照审批,加强公众教育及投诉渠道建设,提升收费透明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