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美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
【中方回应美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10月12日,中美贸易战线再起波澜。美方以“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在24小时内连续发声,以“不愿打但不怕打”的鲜明立场,揭露美方“经济胁迫”的霸权本质,同时通过稀土管制等反制措施展现战略定力。这场交锋不仅关乎双边经贸关系,更折射出全球治理体系下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激烈碰撞。美方此次对华关税威胁并非孤立事件。自2025年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破裂后,美方在20余天内连续出台多项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管制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扩大打击面,最终以“中国进口俄油”为由,要求七国集团(G7)及北约成员国对华加征50%-100%关税。美方声称,此举旨在“迫使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其真实动机远不止于此。“美国已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打压中国的总体方针不会改变。”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奎指出,美方通过关税战实现多重目标: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转移国内经济矛盾,同时巩固美元霸权。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消费者因对华关税承担的额外成本已超2000亿美元,通胀率较关税战前上升3.2个百分点,但美方仍选择“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极端手段。面对美方威胁,中方以“法律+事实+反制”的组合展开反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美方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而中方仅900余项;美方长期滥用“最低含量规则”(低至0%),却对中方适度管制横加指责。例如,中方对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前,已通过双边对话机制向各相关方通报,并承诺对符合规定的民用用途申请予以许可。这种“依法依规、审慎适度”的管制,与美方“随意加码、滥用长臂管辖”形成鲜明对比。
中方强调,全球60%的稀土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欧盟、日韩等国对华依赖度极高。在答问中,中方特别承诺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便利化措施,此举直接分化美方可能组建的“制裁联盟”。德国巴斯夫集团、日本住友金属等企业已明确表示,将加强与中国稀土企业的长期合作,避免被卷入中美博弈。
作为对美方关税威胁的回应,中方同步推出三项反制:对等关税:对原产于美国的农产品、化工品加征报复性关税,预计影响美国对华出口额超150亿美元;出口管制:将高精度机床、工业软件等12类物项纳入出口管制清单,直接冲击美国制造业;市场准入限制:暂停部分美国企业参与中国5G、新能源等领域的招标项目。
“这些措施既维护国家安全,又避免全面脱钩。”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峰分析,中方通过“精准打击”迫使美方回归理性,同时为全球产业链稳定预留空间。
美方的单边行径已引发连锁反应。欧盟内部对是否跟进对华制裁存在严重分歧:法国、西班牙等国担忧中方反制影响其农业出口,德国、荷兰则明确反对“选边站”。据欧盟委员会测算,若全面对华加征关税,欧盟年内将损失400万个就业岗位,GDP增速下降0.8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更用实际行动表达态度。10月12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挫,道琼斯指数跌2.1%,纳斯达克指数跌3.4%;而A股市场在短暂波动后迅速企稳,稀土、新能源等板块逆势上涨。高盛集团报告指出:“全球投资者正在重新配置资产,中国市场的稳定性成为避险首选。”
这场关税战的本质,是单边霸权与多边合作的根本冲突。美方试图通过“关税大棒”重塑全球贸易规则,而中方则以“规则+实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美方将关税作为政治工具,无视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甚至威胁“退出WTO改革谈判”。其核心诉求是通过技术封锁、市场准入限制维持霸权地位,但这种“零和博弈”已遭到广泛抵制。2025年WTO总干事伊维拉公开批评:“单边主义正在撕裂全球贸易体系,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最大受害者。”
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响应。在10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23个成员国签署《数字经济合作框架》,承诺“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所言:“中国的发展不是靠掠夺他人,而是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共赢。我们愿与世界分享机遇,但绝不会接受胁迫。”
回望历史,单边主义从未带来持久繁荣。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半导体加征100%关税,虽短暂遏制日本崛起,却催生了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替代;21世纪初,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最终因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而妥协。如今,美方重蹈覆辙,其结果可想而知。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坚持多边主义的一方终将胜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指出,中国已构建起“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显著增强。而美方若继续沉迷于“关税武器”,最终将损害自身产业竞争力,加速美元霸权的衰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方以“不愿打但不怕打”的姿态,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合作是唯一出路,霸权注定失败。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5年,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而中国,正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引领时代潮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