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能屏蔽顾客了 骑手在订单结束后48小时内可匿名评价用户!
创始人
2025-10-12 16:04:09
0

外卖骑手能屏蔽顾客了

  【外卖骑手能屏蔽顾客了】近日,美团在浙江绍兴、福建晋江等七座城市试点推出“骑手屏蔽顾客”功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规则,骑手在订单结束后48小时内可匿名评价用户,若遭遇辱骂、威胁等极端情况,可勾选“不再为该顾客送餐”,系统将自动屏蔽该用户365天。这一举措被视为平台在骑手权益保护与用户体验间的平衡探索,也折射出外卖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以前遇到骂人的顾客,只能忍着。”在绍兴送了三年外卖的张师傅回忆,去年冬天因雨天配送超时,一位顾客当众摔碎餐盒并辱骂“穷鬼活该送外卖”,他向平台投诉后仅收到20元补偿券。类似场景并非个例,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4年调查,68%的外卖骑手曾遭遇言语侮辱,其中12%涉及人身威胁。更极端的是,杭州某小区曾发生骑手因差评遭502胶水堵门锁、深夜砸门恐吓的事件,平台最初仅以“补偿50元优惠券”草草了事,直到舆论发酵后才介入调查。

  美团此次试点的“屏蔽功能”试图破解这一困局。根据规则,骑手可在APP接单设置页面提交辱骂录音、威胁短信等证据,经审核通过后可屏蔽最多两名用户,365天内不会接到该用户订单。这一设计既给予骑手“用脚投票”的权利,又避免因个别冲突导致服务中断。绍兴骑手李明表示:“现在遇到无理顾客,至少有个说理的地方,不用再担心被报复。”

  新功能的推出,源于外卖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2025年8月,上海浦东仁恒公园世纪小区因“摆渡车+保安陪同”制度被骑手集体“拉黑”,暴露出物业规则与骑手生存需求的激烈冲突。该小区要求外卖员乘坐摆渡车逐个配送,保安全程陪同,导致单次配送时间增加10-15分钟。骑手小周算过一笔账:午高峰时,一单延误可能少送3-4单,收入缩水20%以上。“我们靠时间赚钱,每单超时罚款几十元,这样的规定等于直接砍收入。”

  这种矛盾在高端小区尤为突出。物业以“安全管控”为由限制骑手,却对快递员开放自由进出权限,理由是“快递员相对固定,外卖员流动性大”。这种“身份歧视”背后,是城市治理中效率与安全的失衡。正如网友“悲伤崖底”的调侃:“既然保安要全程陪同,不如直接让他们送,何必折腾骑手?”

  而骑手与顾客的冲突则呈现另一种形态。2025年4月,杭州一骑手因配送避孕套后发送骚扰短信被门店拉黑,事件暴露出平台在隐私保护与骑手管理上的漏洞。尽管涉事骑手已道歉,但用户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恐慌仍未消散。此类事件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感,形成“骑手委屈-顾客警惕”的恶性循环。

  美团此次试点,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重构服务关系。匿名评价系统允许骑手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反馈问题,而365天的屏蔽期则既给予骑手缓冲空间,又避免滥用权利。据接近美团的知情人士透露,试点城市骑手拒单率较此前下降18%,超时投诉中因顾客态度恶劣引发的纠纷减少32%。

  但技术并非万能解药。部分用户质疑“骑手能否随意屏蔽顾客”,平台回应称需提交辱骂录音、威胁短信等证据,经审核通过后方可生效。这种设计虽防止权利滥用,却也提高了操作门槛。更有用户提出反向需求:“能否屏蔽总给差评的骑手?”目前美团商家版App已支持拉黑顾客功能,但用户端尚未开放类似权限。

  “双向选择权应是双向的。”社会学者认为,平台需建立更透明的评价机制,例如显示骑手历史好评率、用户投诉类型等数据,让双方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否则,单纯的“屏蔽权”可能演变为新的权力不对等。

  外卖行业的矛盾,本质是工业化思维与人性化需求的碰撞。平台算法以分钟为单位计算配送时效,将骑手变为“时间战争”中的士兵;而顾客期待的是准时、礼貌的服务,物业追求的是安全、有序的管理。三者诉求的错位,导致冲突频发。

  此次“屏蔽功能”的试点,或许能成为行业重构的起点。杭州部分小区已试点“无接触配送”,骑手将餐食放入智能柜,业主凭取件码自取,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效率;美团在绍兴试点“骑手驿站”,提供休息、饮水、手机充电等服务,缓解骑手疲惫感;更有平台尝试将小区特殊规定纳入配送时效计算,避免因超时罚款加剧骑手负担。

  “城市的温度,不在于围墙有多高、规则有多严,而在于能否为每一个奋斗者留一扇自由进出的门。”正如网友在热搜下的留言,当骑手不再因一次辱骂而绝望,当顾客不再因隐私泄露而恐慌,当物业不再因管理便利而冷漠,外卖行业才能真正实现从“生存竞争”到“服务共生”的蜕变。这场关于“屏蔽权”的讨论,终将指向一个更本质的命题: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愿意为彼此的尊严留出一点空间?美团的试点,用行动证明:捍卫规则不是对抗,而是为了构建更公平的未来;反制措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推动贸易回归理性轨道。当骑手在风雨中穿梭时,他们运送的不仅是餐食,更是一份对生活的期待;当顾客打开家门时,他们接收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份对服务的信任。这种期待与信任的维系,需要平台、物业、骑手与顾客的共同守护。或许,真正的行业进步,不在于算法多精准、配送多快速,而在于每一次“您好,您的外卖到了”背后,那份被尊重的温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