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小吃店爆红后歇业 门上贴着手写告示:“等热度下去了再营业,休息几天”!
创始人
2025-10-12 15:03:02
0

“人生的意义”小吃店爆红后歇业

  【“人生的意义”小吃店爆红后歇业】2025年国庆假期,郑州金水区一条老巷子里,一家13平方米的“人生的意义”小吃店因极致的透明经营与质朴的初心意外走红。锅具锃亮如镜、后厨流程公示、菜单标注成本利润,这家被网友称为“小吃店版胖东来”的店铺,在日均接待量暴增十倍后,于10月9日主动闭店,门上贴着一张手写告示:“等热度下去了再营业,休息几天。”这场“爆红即闭店”的反差,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激起千层浪,成为一场关于商业本质与人性温度的深刻探讨。10月3日,郑州本地博主“方舟”的一条探店视频引爆网络。镜头里,42岁的店主张海峰正用抹布擦拭能照出人影的铁锅,墙上贴着“米线成本4.2元/碗,利润1.8元”的手写告示,后厨青菜清洗流程图旁甚至印着供应商电话。评论区瞬间炸锅:“这哪是开饭店?分明是餐饮界的‘人间清醒’!”这家2015年开业的小店,本以“家常味”立足。张海峰坚持用非转基因油、每日现熬骨汤,拒绝预制菜,却因“太实在”屡屡赔本。生意最差时,他一天仅卖出8碗面,连房租都凑不齐。转折发生在国庆当天,一位北京游客将探店视频发至抖音,话题#郑州最干净小吃店#迅速冲上热搜。各地网友涌入郑州“朝圣”,小店门口排起百米长队,食材当日售罄,张海峰不得不提前两小时打烊。“那几天我手都在抖。”张海峰回忆,手机里不断跳动的“转账到账”通知并未带来喜悦,反而让他陷入焦虑。后厨乱得像打仗,青菜没洗净,面煮得过软,有客人抱怨“不过如此”。这些声音比赔钱更让他难受。10月9日清晨,常客王先生发现店铺卷帘门紧闭,门上那张手写告示格外醒目。张海峰的决定源于对流量本质的深刻认知:“我初中没毕业,不懂什么‘网红逻辑’,但我知道,客人来是为了吃碗好面,不是看热闹。”

  这种清醒在社交平台引发共鸣。网友评论:“现在遍地是‘打卡店’,味道不行靠噱头,这家反其道而行,用‘闭店’证明自己不想被流量绑架。”财经博主“杨晓妍”指出:“当餐饮业陷入‘低价引流-品质下滑-口碑崩塌’的恶性循环时,张海峰的选择像一记警钟。”

  走进歇业中的小店,细节处可见张海峰的“执拗”:墙上文学摘录从《瓦尔登湖》到苏轼词应有尽有,免费粥桶旁贴着“少盛多次,避免浪费”的提示,就连擦桌子的抹布都按颜色区分用途。这些“无用功”背后,是他对“餐饮本分”的坚守。“把成本利润贴出来,不是作秀。”张海峰指着墙上泛黄的告示说,2018年生意最惨淡时,他每天记账到凌晨,“让顾客知道我没赚钱,他们才愿意再给一次机会。”

  张海峰的“笨拙”在预制菜横行的当下显得格格不入。双汇集团曾提出赞助,被他婉拒:“怕收了钱,面里就要多放两克味精。”这种坚持源于他对“人生意义”的朴素理解:“我16岁来郑州打工,摆过地摊、送过外卖,现在能守着热锅做面,就是最大的意义。”

  店门口刻着的“我们能为世界做些什么”自省语,是他多年前的梦想。他曾设想开一家百人餐厅,邀请品德高尚的人讲述人生,引导人们思考生命价值。尽管现实与理想差距甚远,他仍用一锅一灶践行着初心。郑州白领刘女士每周专程坐地铁来吃面:“这里没有科技与狠活,吃完不口干,像回家吃饭。”

  这种坚持在流量时代尤为珍贵。某餐饮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后郑州“透明厨房”“手工现做”类店铺搜索量激增37%。“这不是个例,而是消费升级的必然。”中国烹饪协会专家指出,“当消费者从‘吃饱’转向‘吃好’,真诚将成为最稀缺的商品。”

  截至10月12日,张海峰仍未确定复业时间。他每天到店打扫、更新供应商名单,甚至在门口摆了桌椅供路人休息。巷口卖糖画的老伯感叹:“这小子,看着憨,心里亮堂得很。”当流量如潮水般涌来,有人忙着造势,有人忙着收割,而张海峰选择了后退一步。这家13平方米的小店,用一锅一灶的坚守证明:真正的“人生意义”,不在于被多少人看见,而在于能否守住内心的那杆秤。正如墙上摘录的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或许,这就是对浮躁时代最温柔的反抗。“等热度下去,我还会像以前一样,慢慢熬汤,慢慢煮面。”张海峰说。而在巷子的另一头,新的网红店正在装修,霓虹灯牌闪烁不定。这场关于商业本质的对话,远未结束。

  “人生的意义”闭店事件,撕开了网红经济的虚妄面纱。近年来,从“泰芒了”到“一笼简单点”,无数网红店因急功近利而昙花一现。经过走访发现,曾红极一时的“鲜的芙蕾”平和堂店经营面积缩水一半,芝芝舒芙蕾悦荟店已贴出招租广告。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商家沉迷于刷单、水军、黄牛排队等营销手段时,便已偏离了商业的本质。

  “民以食为天,但‘食’的背后是‘信’。”有评论指出,“张海峰的爆红,本质是消费者对‘真实’的渴求。他用十年赔本路证明,商业的终极逻辑不是流量,而是信任。”这种信任,在张海峰与顾客的互动中处处可见。常客李阿姨回忆:“有次我忘带钱,老张说‘先吃,下次给’,这种信任在现在太难得。”而张海峰的回应更显质朴:“大家愿意来,是因为知道我这里不坑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