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失踪7年后 家人才知他车祸离世
【男子失踪7年后 家人才知他车祸离世】10月9日,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斗糯村的杨女士发布补告,称其弟弟在2018年8月底失联,家人寻找多年无果,今年8月才得知其弟弟2018年9月已在江西赣州出车祸身亡。讣告如下:“各位亲朋好友:痛惜爱弟杨胜学于2018年9月6日22点30分在江西省赣州市因车祸不幸离世。因当时面目全非,查不到他身份证,联系不到我们家属,我们当年发布寻人启事无果。时隔多年,如今已得知江西赣州交警队的通知。杨胜学已在2018年因车祸当场死亡。通知家属做DNA鉴定,结果配比成功,德年以29岁告终。”杨女士表示,2017年弟杨胜学到浙江打工,年底回家过年,2018年春节后继续赴浙江,7月借妹1000元回黔贷款做生意。杨女士称,2019年7月中旬弟称大巴坏在江西,要在朋友处玩几天再回,自杨胜学离奇失联后,他的父母便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与担忧之中。父母多次联系儿子,只有忙音,似其消失于人海。心急的他们给儿子手机充值,却无果。为寻子,家人不放过任何线索,在镇宁报警并详述杨胜学特征、行踪,还在微信、抖音发寻人启事,附照片信息,但始终未收到有效信息。
家人愈发担忧杨胜学被“黑工厂”控制或骗去国外搞电诈,四处打听、查看遣返人员却无果。今年,家人在抖音发寻人信息引警方关注,7月7日警方让其父母抽血做DNA采样,原来发现一具与杨胜学DNA匹配的遗体,父母得知后如遭晴天霹雳。
时间回溯到2018年9月6日22点30分,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105国道回龙镇半岭垃圾场路口,发生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当时,杨胜学搭乘的车辆在赣州境内突然出现故障,司机不得不将车停在路边进行检查和维修。杨胜学见车辆一时无法修好,便决定下车步行,他心里想着,走一段路或许能搭到其他车辆,继续自己的行程。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当他走在一段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的道路上时,一辆快速行驶的车辆从远处疾驰而来。由于视线不佳,司机未能及时发现前方的杨胜学,等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刹车。车辆狠狠地撞上了杨胜学,巨大的冲击力让他瞬间倒地,当场失去了生命。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肇事司机叶某某因未确保安全及保持安全车速,承担主要责任;而杨胜学在夜间且车流较大的车行道内坐卧、停留,承担次要责任。由于杨胜学在事故后面部受损严重,且身上没有携带身份证和手机,警方无法确认死者的身份。警方将杨胜学的DNA信息录入系统,期待有朝一日能够找到他的家人。随着公安系统DNA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升级,杨胜学的DNA信息终于与家属提供的样本成功匹配。经过多次比对和核实,警方最终确认了杨胜学的身份。
杨胜学之死,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公众安全意识与基层应急机制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社会治理敲响了警钟,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从个案解决迈向系统预防的可行之道。杨胜学在夜间车辆故障后的不当选择,暴露出个体安全意识的严重不足。在车辆出现故障的紧急时刻,他没有选择在护栏外的安全区域等待救援,而是贸然步行,将自己置于危险的交通环境中。这种缺乏基本安全判断的行为,无疑大大增加了遭遇意外事故的风险。此外,他未随身携带身份证件,使得事故发生后身份无法快速确认,为后续的救援和调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延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也让整个事件的处理陷入了被动局面。
基层应急机制的滞后同样在杨胜学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车辆故障时,没有规范设置警示标志,这无疑给其他过往车辆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极大地增加了二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在家庭寻人方面,依然过度依赖传统的张贴启事、在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等方式,缺乏与公安系统的有效数据联动。这种信息传递的低效和不畅通,使得寻找失踪人员的过程变得漫长而艰难,让许多本可以及时解决的案件陷入了“七年悬案”的困境。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杨胜学能够随身携带电子身份证,或者在事故发生后警方能够通过手机定位快速联系到家属,或许这场悲剧就能够避免,或者至少不会让案件陷入长达七年的悬而未决。这深刻地凸显了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和完善基层应急体系的紧迫性。公众安全教育迫在眉睫,要让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携带证件、规范应急操作的重要性;而基层应急体系的完善也刻不容缓,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打造数据共享平台,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杨胜学案的解决并非终点,而是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双重路径,引导我们从个案解决走向系统预防。
技术是推动社会治理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身份验证方面,推广电子身份证、生物识别技术,构建“无证身份验证”体系,能够让人们在无需携带实体证件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证明自己的身份,提高身份确认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扩大DNA数据库的覆盖范围,将流浪人员、交通事故无名尸等纳入常态化管理,能够为身份不明的人员提供更精准的身份识别手段,为解决相关案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机制创新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建立“失踪人员 - DNA库”联动机制,要求医疗机构、殡葬部门在处理无名尸时强制录入DNA,能够实现失踪人员信息与DNA数据库的快速匹配,大大缩短身份确认的时间。开发“应急救援APP”,集成一键报警、位置共享、安全指南等功能,能够让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迅速求助,并将自己的位置信息准确传达给救援人员,同时提供实用的安全指南,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降低夜间故障等事件带来的风险。
国际上在处理类似问题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以美国为例,通过《失踪儿童法案》强制要求医疗机构对无名尸进行DNA建档,并结合全国数据库实现快速匹配,其身份确认周期平均缩短至3个月。中国可以借鉴此类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将其转化为制度优势。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推动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杨胜学之死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但它也为我们指明了社会治理的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公众安全意识和基层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赋能和机制创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系统预防的社会治理体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让社会更加安全、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