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朝鲜“最具威力”核武器亮相阅兵 以1960千牛的固体燃料发动机震撼全球,背后信号不一般!
创始人
2025-10-12 04:04:13
0

  朝鲜“最具威力”核武器亮相阅兵

  【朝鲜“最具威力”核武器亮相阅兵】2025年10月10日深夜,平壤金日成广场的雨丝在探照灯下泛着银光。当11轴超重型特种运载车拖着直径2.7米、长度超27米的“火星-20”洲际弹道导弹缓缓驶过时,十万民众的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起,震碎了雨夜的寂静。这款被朝鲜官方称为“最具威力核战略系统”的导弹,不仅以1960千牛的固体燃料发动机推力超越中美俄现役型号,更以分导式多弹头技术(MIRV)和高达1.5万公里的惊人射程,将整个美国本土毫无悬念地纳入了其直接打击范围之内。这场在朝鲜建党80周年之际举行的盛大阅兵式,无疑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纷纷猜测,这究竟是朝鲜在军事技术领域实现的一次重大“技术突围”,还是即将成为东北亚安全格局发生剧变的“临界点”?“火星-20”洲际导弹的震撼亮相,绝非仅仅是朝鲜向世界展示其军事力量的一次简单武器展示行为。

  其最为核心的突破,无疑在于固体燃料发动机技术的重大进展。朝鲜科研人员通过多达八次的静态点火试验,成功验证了这款推力高达1960千牛的发动机性能。这一数据不仅超越了俄罗斯现役的“白杨M”导弹(1800千牛),也超过了中国“东风-41”导弹(1600千牛),甚至已经接近美军2005年退役的“和平卫士”导弹(2000千牛)的水平。这种技术上的跨越,究竟意味着什么?

  固体燃料导弹相较于传统的液体燃料导弹,具有无需现场加注液体燃料的显著优势,这使得其发射准备时间从原来的数小时大幅缩短至分钟级,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导弹的生存能力。美国兰德公司经过深入评估后指出,朝鲜通过采用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精确的惯性导航系统,已经使“火星-20”导弹的末端机动能力接近了美军“MX和平卫士”导弹的水平。朝方更是宣称,该导弹可携带5-10枚分导式核弹头,单枚导弹的打击效能相当于3-5枚老式导弹。若以1.2万公里的射程来计算,其覆盖范围不仅全面涵盖了美国全境,还可通过北极航线巧妙规避传统反导系统的拦截。朝鲜通过自主研发固体燃料发动机、11轴特种运载车(这一技术全球仅中美俄三国能够生产)以及分导式弹头技术,已经成功构建了从研发到部署的完整链条。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前参谋长维克多·叶辛上将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朝鲜似乎已经掌握了发动机矢量喷管技术,这对于提高导弹末端机动性而言至关重要。”

  “火星-20”洲际导弹的亮相时间点,同样耐人寻味。2025年9月1日,金正恩在出访中国前夕,特意视察了导弹研究所,并首次公开了研发进展情况。而在10月10日的阅兵式上,朝鲜更是高调展示了这款导弹,形成了“技术展示-政治宣示”的双重冲击效应。其背后的战略目标,可以拆解为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近年来,美国在东北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升级F-35机群,日本试图突破战后和平宪法限制,韩国与美国联合军演频次激增。朝鲜通过“火星-20”传递明确信号:其核威慑能力已从“追求射程覆盖”转向“追求实战威慑”。美国总统拜登紧急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宣布向关岛增派“萨德”系统,正是对这一威慑的直接回应。在国际制裁和经济困境下,朝鲜需要通过军事成就增强民众对劳动党的认同感。阅兵式上,“火星-20”方队驶过金日成广场时,现场爆发的欢呼声与士兵整齐的步伐形成强烈共鸣。这种“技术-政治”的联动,正是朝鲜巩固政权合法性的经典模式。

  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出席阅兵式,并与金正恩举行会谈,强调“继续加强合作”。结合朝鲜海外作战部队(疑似派往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亮相,朝俄军事合作已从技术层面升级为战略联盟。这种绑定不仅为朝鲜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在东北亚形成“中俄朝”与“美日韩”的阵营对抗雏形。

  “火星-20”的曝光引发了连锁反应。美国:白宫发言人重申对盟国的安全承诺,同时加速推进高超音速导弹拦截技术研发。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警告:“朝鲜的进步可能迫使美国重新评估亚太反导体系部署。”日本:防卫省加强卫星监控,并计划在2026年前部署“标准-6”拦截导弹,以应对朝鲜潜射导弹威胁。韩国:国内“自主核武装”声浪再起,政府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讨论是否重启“杀伤链”系统(针对朝鲜核设施的预置打击能力)。中国:外交部呼吁“冷静克制”,同时与俄罗斯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主张恢复六方会谈以政治解决半岛问题。

  “火星-20”的亮相标志着朝鲜核威慑进入新阶段,但也埋下了更深的安全困境。一方面,其技术突破可能刺激美日韩加速反导系统升级,形成“导弹-反导”的军备竞赛螺旋;另一方面,朝鲜通过展示新型武器保留了未来谈判的要价能力——例如要求放松制裁或承认其核地位。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所言:“当前半岛形势处于重要敏感时期,政治解决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在这场技术威慑与政治博弈的交织中,东北亚的未来或许取决于一个关键问题:各方能否在“火星-20”的阴影下,找到比“以核制核”更理性的出路?

  平壤的夜空已恢复平静,但“火星-20”的钢铁身影,正悄然改写着21世纪的地缘政治剧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