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我最聪明的选择是找到王树国
【曹德旺:我最聪明的选择是找到王树国】福耀科技大学明亮的教室里,曹德旺与王树国并肩而立,一位是捐资百亿的企业家,一位是零薪酬的教育家,他们的握手改写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我最聪明的选择,不是办学校、盖学校,而是找到王树国校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2025年10月,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如是说。这番表态迅速冲上百度热搜,引发全社会对教育创新的广泛关注。这位78岁的知名企业家与66岁的"网红校长"携手,正在打造一所对标斯坦福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曹德旺捐资百亿却不干预管理,王树国零薪酬全心办学,这种企业家与教育家的创新合作模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抹亮色。
曹德旺创办福耀科技大学的初衷源于他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我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企业家,感恩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我赚了钱,我认为应该还给社会,所以我才策划去办一所大学。"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他向社会公告要捐款100亿元,到2025年8月31日,已经花了43亿元左右。这些资金全部来自曹德旺发起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政府则无偿划拨了校园土地并每年提供经费支持。曹德旺强调,福耀科技大学是一所非营利性大学,不靠招生赚钱,学费定为每人每年5600元。他明确表示:"我办这所大学,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也不是要办一所平凡的学校,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企业家精神来做这件事。"
曹德旺多次公开强调,找到王树国担任校长是他"最聪明的选择"。王树国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拥有20多年顶尖高校管理经验,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现象级存在"。2024年3月,他从西安交通大学卸任退休,离校时向师生三鞠躬的视频曾走红网络。对于为何选择王树国,曹德旺的选聘标准极为严苛:"首任校长必须是中国人,具备理工科背景,并且重点考察人品"。而王树国完美契合这三大要求,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更有意义的是,王树国在福耀科技大学工作不收一分钱工资,完全是因为教育理想而接受这一挑战。他坦言:"历史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遇,在这个时代做一所引领性的学校,非常幸运。"
2025年9月7日,福耀科技大学迎来了50名首届本科生。这与传统高校动辄数千人的招生规模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只招50人?曹德旺解释:"学校设计容量能容纳1.6万人。今年只招50人,是校委会提出来的。我认为这也对,是为高质量培养负责。"这些新生来自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五省(自治区),都是成绩优异的学子。其中,河南最高分为683分/位次857;福建最高分为657分/位次1107。在新生见面会上,王树国勉励50名新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要改变过去依靠大量刷题获取成绩的被动学习方式,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和学校教授们打交道,参与到教授们的课题项目或者实验中。"
福耀科技大学定位为一所民办"小而精、高水平、国际化"理工科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大学相比,福耀科技大学的"新"体现在多个方面:
本硕博贯通培养:学校实行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打通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壁垒,学生可选择本硕博八年(3+2+3)连读。
自主选择专业:学校打破专业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能力状况、发展意愿选择专业,这可能将彻底颠覆传统按专业细分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化师资:学校选择国际化师资,具有境外教育背景或教科研经历教师占比71.2%。包括海内外院士15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56人。
王树国表示:"传统的学校是建立在三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基础之上的,现在面对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原有的知识框架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曹德旺曾定下一个目标——福耀科技大学要对标斯坦福大学。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不可能完成。但王树国对此充满信心:"没有不可能之事,要看它符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看它符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再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天下没有不可能之事。"曹德旺也解释说:"别人误解说,我要办出斯坦福水平的大学,人家花了140年,你花几天就想对标?我是作为方向和目标来对标的,不是马上变成斯坦福。"福耀科技大学在学科布局上,首批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普通本科专业,聚焦高端制造业的短板领域进行创新布局。
福耀科技大学的创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评价道,福耀科技大学是新型研究型大学。通过企业家的投入,可以使大学资金得到较好的改善,比较容易进行一些突破和改进,比如治理体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模式的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瞿振元认为,我们的教育方式需要改革,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王树国笃定,用一个模式考核学生的时代过去了,他想打造"教育界的深圳",通过改革蹚出一条路。而这,也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价值所在。
曹德旺与王树国的合作,代表了企业家与教育家的理想结合。一个是将汽车玻璃做到全球第一的实业巨子,一个是掌舵两所顶尖高校的教育家,他们的携手不仅是一所新大学的起点,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曹德旺对企业治理与教育管理的深刻理解。当这位78岁的企业家选择完全信任66岁的教育专家,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正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悄然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