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犯!记者违规拍摄新武器并播出导致泄密 被大量境内外网站转载!
创始人
2025-10-11 16:05:39
0

记者违规拍摄新武器并播出导致泄密

  【记者违规拍摄新武器并播出导致泄密】一段本不该出现在新闻中的新型武器装备画面,通过地方电视台的播出信号,瞬间传遍了众多境内外网站,保密审查的“安全阀”在这一刻失效了。2025年10月10日,一起发生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泄密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名地方电视台记者在跟随领导视察某重点军工企业时,明知故犯违规拍摄了尚处于保密状态的新型武器装备外形,并在当地电视新闻中播出,导致涉密内容被众多境内外网站转载。这起泄密案例仅仅是新闻宣传领域保密隐患的冰山一角。同期披露的多起案例显示,从涉密文件违规提供给记者参考,到内部资料未经审查公开报道,保密审查缺位正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

  这起引起广泛关注的记者违规拍摄事件,发生在一场普通的视察活动中。当时,一位领导同志前往某重点军工企业视察工作,当地电视台派出记者随行报道。在采访前,该企业已明确告知记者哪些场景涉及国家秘密,不能拍摄。然而,这名记者却明知故犯,仍然拍摄了部分尚处于保密状态的新型武器装备外形。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违规拍摄的画面并未被截留,而是顺利通过了电视台的审核流程,在当地电视新闻中完整播放。

  违规拍摄的涉密内容一经播出,便以惊人的速度在网络上扩散。这些涉及新型武器装备外形的画面,迅速被众多境内外网站转载。转载这些内容的不仅包括国内网站,更涉及大量境外网络平台,这极大地增加了泄密危害的不可控性。由于新闻报道本身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宣传范围广的特点,这段包含涉密内容的视频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广泛的网络传播。这种大范围的传播,使得本应处于保密状态的新型武器装备外形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包括那些一直紧盯中国军事发展的外部势力。

  这起违规拍摄并播出涉密内容的事件,造成了严重后果。事发后,相关责任人均受到了严肃处理。这表明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有关部门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尽管具体处分内容未公开披露,但参照类似案例,可能包括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等多种形式。这起事件不仅涉及直接违规的记者,很可能还包括对播出内容审核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

  同期披露的另外两起案例,同样暴露了新闻宣传领域存在的保密漏洞。在另一起泄密事件中,某涉密单位宣传干部岳某,在接受上级单位记者沈某采访时,未经审批擅自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涉密文件作为参考。记者沈某根据该文件撰写新闻报道后,编辑赵某为提高稿件吸引力,要求沈某添加更为详细的素材。沈某随即将涉密文件中的敏感内容添加到新闻报道中,经过后续审核流程后,通过单位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造成严重泄密。还有一起案例中,某国家机关报社人员方某,从机关干部孙某处领取了一张存有秘密级材料的光盘,孙某仅口头交代“仅作内部参考使用”,但未标注密级。方某将光盘交给宣传组长蔡某,蔡某又交给编辑徐某,徐某根据该秘密级资料撰写新闻宣传稿并公开发布,立即被多个自媒体转载、解读、炒作,最终导致泄密。

  综合分析这几起泄密案例,其背后的隐患发人深省。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供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保密常识缺乏、保密纪律不严。他们往往未经审查批准,就随意提供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同时,一些新闻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盲目求新、求快。在新闻采编、撰稿、审查、公开等各环节“打擦边球”,让保密审查让位于关注度。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引发了泄密后果,危害了国家安全和利益。

  新闻宣传报道是机关、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审查是规范新闻报道信息公开的重要环节,是有效防止宣传信息泄密的“安全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遵守国家保密规定。《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第九条则明确规定,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向新闻出版单位的采编人员提供有关信息时,对其中确因工作需要而又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批准,并向采编人员申明。新闻出版单位及其采编人员对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申明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不得公开报道、出版。

  保密审查这一“安全阀”的失效,让这些本不该发生的泄密事件成为了现实。在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的今天,一次小小的违规,可能就意味着国家秘密的瞬间扩散。

  “保密审查是规范新闻报道信息公开的重要环节,是有效防止宣传信息泄密的‘安全阀’。”这一提醒在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当新闻追求与保密纪律相遇,后者永远应该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