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救一家三口牺牲 中央政法委表彰
【男子救一家三口牺牲 中央政法委表彰】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在北京发布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69位勇士中,安徽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河北社区居民宋士佳的名字格外醒目。这位年仅30岁的青年,在今年7月20日为营救落水的一家三口,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淮北市相山区黄里新大桥的深水区。他的英勇事迹经网络传播后,引发全国关注,更以生命诠释了“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2025年7月20日晚7时30分许,黄里新大桥下,新濉河的河水泛着暗流。张某携妻子武某、儿子张某赫在桥边散步时,9岁的张某赫不慎滑入水中,挣扎着漂向深水区。不会游泳的张某夫妇情急之下跳入水中施救,却因体力不支接连呛水,呼救声划破夜空。
此时,正在桥边散步的宋士佳与好友宋黎明、宋士奎听到呼救后,立刻冲向事发地。宋士奎回忆,当时宋士佳边跑边喊:“快救人!有小孩掉水里了!”尽管宋士佳水性不佳,且2024年腿部受过伤,但他仍毫不犹豫地脱下衣物,纵身跃入河中。
“他穿着衣服就下水了,一心想着救人。”宋黎明哽咽着回忆。宋士佳奋力游向深水区,将张某赫托举出水面,又转身拉住张某夫妇,用尽全身力气将三人推向岸边。与此同时,宋黎明在岸边寻找树枝和救生圈,与热心群众合力将落水者拉上岸。然而,当众人确认一家三口安全时,却发现宋士佳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消失在湍急的河水里。
“他水性并不好,去年腿还受过伤。”宋士奎含泪说道。即便如此,宋士佳仍坚持独自救援,直到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当晚近12时,救援人员在离岸边十余米的深水区打捞出宋士佳的遗体。法医鉴定显示,他因长时间溺水导致窒息死亡。
事件发生后,淮北市相山区见义勇为协会迅速启动认定程序。7月23日,协会发布公示,确认宋士佳、宋士奎、宋黎明的救援行为属见义勇为。7月26日,宋士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淮北市殡仪馆举行,数百名市民自发排起长队,手持白菊送别英雄。被救家庭张某夫妇携子登门跪谢,泪流满面地说:“没有他,我们这个家就毁了。”
宋士佳的英勇并非偶然。亲友们回忆,他生性热心,常帮邻居修电器、接送老人,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两个儿子分别9岁和6岁,妻子秀秀独自操持家务,家庭虽不富裕却温馨和睦。事发前,他刚答应带儿子去游乐园,这个承诺永远无法兑现。
“他说‘我得下去救人’,这句话成了他最后的遗言。”宋士佳的堂弟宋天赐含泪说道。事发后,秀秀整日以泪洗面,嗓子哭哑仍坚持整理丈夫的遗物。当地政府迅速落实帮扶措施,为宋家申请低保、安排公墓,并承诺资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社会各界也伸出援手,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等组织发起募捐,筹集善款36万元。
10月9日的表彰仪式上,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宣读宋士佳等勇士的表彰决定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与宋士佳同榜的,还有在暴雨中抢险牺牲的广州市白云区联防队员汤伟鹏、在万宁海中勇救游客的汕头市民吴秋钟等68位英雄。他们中,有人为保护他人献出生命,有人与犯罪分子殊死搏斗,有人逆行于自然灾害一线……
“这些勇士用行动证明,英雄从未远离,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中央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宋士佳等人的事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更是对“见义勇为”精神的最好诠释。
宋士佳的牺牲,引发社会对见义勇为保障机制的深入讨论。法律专家指出,我国《民法典》第184条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针对施救者自身的权益保障仍需完善。淮北市相山区政法委书记表示,将推动建立见义勇为人员医疗、就业、教育等全方位保障体系,让英雄“流血不流泪”。
在宋士佳的家乡,村民们自发在黄里新大桥边设立纪念碑,刻下“舍己为人,浩气长存”八个大字。孩子们路过时,总会驻足默哀;老人们谈起他,仍会红了眼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村民王大妈说。
宋士佳的生命定格在30岁,但他用最后的力量托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更以无畏的勇气唤醒了社会的良知。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每一个挺身而出的身影,都是照亮黑暗的星光;每一次舍己为人的选择,都是对人性光辉的礼赞。
正如中央政法委颁奖词所言:“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危难时刻选择了担当;他们或许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却用生命诠释了不平凡的价值。”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传承他们的精神,因为正是无数个“宋士佳”的存在,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