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刚过,相信一些朋友腰围又增了一圈。不久前,笔者联同立法会议员朱国强和多个慈善团体共同举办“燃脂有物”控体重——防慢病标语创作比赛颁奖典礼暨健康嘉年华,吸引了逾5,000名市民参与活动,气氛热闹。众所周知,肥胖是众多慢性疾病的高危诱因,特别是在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病中,肥胖扮演了核心角色。特区政府如何向大众市民推广体重管理和预防肥胖,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议题。
自新冠疫情后,不少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及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提出实施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旨在通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改善超重肥胖问题,降低慢性病风险。紧接著去年的大方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继续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卫健委明确提出“健康体重是全民健康的核心指标”,并将体重管理纳入慢性病防治的核心举措。这个计划也被网友戏称为“国家不允许你发胖”,“国家喊你来减肥”,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一股减肥潮。
再看看香港,由于工作压力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导致,肥胖同样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年五、六月期间,有机构向约500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当中有四成受访者属超重或肥胖,他们近八成有长期病患;97%受访者自认会因为肥胖问题而影响情绪,超过55%评估影响程度达中度或以上。虽然受访者认为肥胖有很大的危害,可是他们对肥胖症认知不足,近七成受访者不认为肥胖症是一种疾病;而体重指标(BMI)超过25,即属于“肥胖”的受访者当中,有三分之一认为自己只属“微胖”,这是不理想的状况。
香港今年的医疗经常性开支高达1,040亿元,占政府总开支近19%,是第二大支出范畴。今年初的财政预算案也明言严格控制政府开支为主,开源为辅。因此,从预防层面入手,鼓励市民减重,让一些常见高发疾病在一开始就控制住,避免演变成重疾,不但进一步减少医疗开支及减轻末端医疗压力,更能提升整体社会的健康水平,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事实上,政府于2022年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随后一直优化。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要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并提出多项具体的规划提升社区医疗及预防,包括扩展医管局家庭医学门诊预防筛查和护理服务和增加服务量,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加强癌症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
香港政府提出慢性病预防,说到底离不开支持市民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及适当的体能锻练,这正是与国策鼓励加强体重管理的理念一致。今年11月将迎来粤港澳合办的全运会,香港赛区都有多场赛事。这对于香港体育运动的发展以及经济繁荣有很好的促进!回看过往奥运、亚运掀起的运动热潮,相信全运会一样可以燃起香港市民对运动的热情,更是让市民大众认识体重管理的重要契机。
这次在家门口举办的全运会,对于体重管理是不可多得的东风,政府和各界人士可以借助这个机会鼓励全民一起燃烧脂肪,共同活出健康人生!(完)
(作者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香港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