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爱发钱老板中秋再发1000万
【河南最爱发钱老板中秋再发1000万】10月4日傍晚,河南长垣市某宴会厅内,河南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员工小李握着父母的手,手机镜头对准桌上摆放的现金礼金和鲜花。这场持续两天的“第十二届中秋孝文化节”上,19000余名员工、家属及合作伙伴共聚一堂,企业创始人崔培军携高管团队逐桌敬酒,现场6大袋现金被分发至每位员工父母手中,总额超1000万元。这场被网友称为“制造业最壕中秋宴”的活动,再次将“河南最爱发钱老板”崔培军推上热搜。10月4日下午3时,宴会厅内近千张圆桌已布置完毕。每张桌上摆放着鲍汁焖鲍鱼、大葱烧黄玉参等二十余道菜品,菜单标注“免费宴请”。员工们身着统一工装穿梭其间,有的为桌椅系上红色绸带,有的调试舞台灯光。“这是我们第六次参加孝文化节。”40岁的仓库保管员杨女士边套椅套边说,“公婆去年参加时,拉着崔总的手说‘比自家孩子还亲’。”她指向不远处正在调试音响的员工,“大家干得特别起劲,因为知道这场宴席是给家人准备的。”傍晚6时,崔培军身着深色西装走上舞台。他先是向台下深鞠一躬,随后宣布:“今天每位员工父母都能拿到600元现金和鲜花,另外我们准备了13个‘优秀供应商’奖和24个‘矿山孝星’奖。”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65岁的员工父亲张大爷攥着红包眼眶泛红:“孩子在这工作十年,每年中秋都把我们接来,比亲儿子还贴心。”这场豪气宴席背后,是崔培军坚持十三年的“利润分配哲学”。据公开财报,2024年河南矿山集团产值达103亿元,净利润2.6亿元,其中1.7亿元直接分配给员工,占比高达65.4%。“公司挣一块钱,至少花八毛在员工身上。”崔培军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老厂区保洁员扣除五险一金后还能拿7000多元,这在全国制造业都不多见。”
这种“反常规”的分配模式延伸至更多领域:员工福利:每年组织4000余名职工父母出游,已持续十三年;教育支持:8月21日捐资助学大会发放100余万助学金,21年累计资助4400余名贫困大学生;应急援助:员工结婚缺钱可直接申请20万元无息借款,无需抵押。
“有个员工要借15万娶媳妇,我直接给20万。”崔培军拍着胸脯说,“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种“家长式”管理收获了超预期的回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员工主动加班时长同比增加37%,产品次品率下降至0.02%。
当#河南老板中秋发1000万#话题冲上热搜时,质疑声随之而来:“是不是为了炒作?”“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对此,崔培军在宴席现场回应:“从2012年第一届孝文化节开始,我们就坚持每年拿千万办活动。这不是作秀,是让员工知道,他们的付出被看见、被尊重。”
这种管理哲学与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理念不谋而合。后者曾公开表示:“胖东来利润95%分给员工,因为只有幸福的员工才能创造幸福的服务。”数据显示,胖东来员工平均月薪9000元,管理层达70万元,年休假超40天。而河南矿山普通员工年均收入也达12万元,远超当地制造业平均水平。
“传统制造业总说‘人效比’,但人不是机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孙兆刚分析,“崔培军们证明,当企业把员工当家人而非成本,收获的不仅是忠诚度,更是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河南矿山的案例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阵痛。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制造业离职率达18.7%,其中“薪酬福利不足”“缺乏归属感”是主因。而崔培军的“现金攻势”背后,是更深刻的管理逻辑:文化认同:通过孝文化节、捐资助学等活动,构建“企业-员工-家庭”命运共同体;即时反馈:现金奖励替代年终奖,让员工即时感受到付出价值;容错机制:允许员工因天气、家庭原因弹性考勤,建立信任纽带。
“现在年轻人要的不只是钱,更是被尊重的感觉。”25岁的机械工程师小王说,“崔总常说‘公司容不下不孝敬父母的人’,这种价值观让我觉得工作有意义。”
这场千万现金宴席在网络引发两极讨论。支持者认为:“制造业就该这样卷福利,卷死那些只会压榨员工的血汗工厂!”反对者则质疑:“过度依赖现金激励,是否会扭曲员工价值观?”
但更多网友选择用行动投票。在某职场平台,河南矿山招聘页面浏览量激增300%,不少求职者留言:“现在换工作还来得及吗?”而崔培军对此保持清醒:“钱能买来一时热闹,买不来长久真心。我们靠的是十三年如一日的坚持。”
当宴会厅的灯光渐暗,19000人陆续离场,但关于“幸福企业”的讨论仍在继续。崔培军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在人口红利消退的时代,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控制成本,而在于激发人心。这场千万现金宴席,表面是财富的流动,实质是价值观的传递。当企业把员工视为“父母”而非“资源”,当利润分配成为双向奔赴的契约,中国制造业或许正迎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不是机器的升级,而是人心的觉醒。正如崔培军在宴席尾声所言:“我今年60岁,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河南矿山的员工,成为制造业最幸福的人。”这场持续十三年的“现金雨”,浇灌出的不仅是员工的笑脸,更是一个行业对“以人为本”的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