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悟空带火的小西天:游客暴增百倍
【被悟空带火的小西天:游客暴增百倍】近日,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在秋雨中迎来客流高峰。尽管细雨绵绵,景区入口处“恭迎天命人”的红色横幅下,来自全国的游客仍排起千米长队。这座因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出圈的明代悬塑古刹,在国庆假期创下单日1.4万人次的接待纪录,较游戏上线前日均200人次的客流量暴增百倍。小西天的“逆袭”始于2024年8月20日《黑神话:悟空》全球上线。游戏中“既见未来,为何不拜”的经典场景,原型正是小西天大雄宝殿内1978尊明代悬塑。游戏上线首周,景区游客量从日均百人跃升至9502人,国庆期间更以9万人次的总接待量创下历史峰值。“2023年全年游客才13.44万,今年截至9月已达122.93万。”隰县文旅局局长王筠展示的数据令人惊叹。门票收入从2023年的200万元飙升至2025年目前的2100万元,文创产品种类从3种扩展到27种,玉露香梨、剪纸等非遗衍生品成为游客必购手信。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这个常住人口仅9.3万的山区县开启“战时状态”。国庆期间,全县机关单位开放1200个停车位,调配50辆公交作为免费摆渡车,在景区至县城的3公里路段实施单向循环。志愿者团队扩容至800人,其中30%是返乡青年。“我们重新规划了5条游览动线。”景区管理处主任介绍,通过“转九曲”民俗阵型疏导人流,既缓解拥挤又展示非遗文化。10月2日,当客流量突破1.76万人次时,动态预警系统及时启动限流措施,比2024年国庆因拥挤遭吐槽的危机应对提升数个量级。
在悬塑保护实验室,激光扫描仪正以0.1毫米精度记录文物细节。“已完成98%的数字化建模,数据总量超2TB。”项目负责人展示的VR体验系统,让游客可360度观赏修复前后的悬塑对比。这种“存起来、用起来”的策略,使线上浏览量转化实地探访的比例达37%。
更引人注目的是夜间光影秀的筹备。如意湖畔,3000盏智能灯组正在调试,未来将通过全息投影重现《西游记》经典场景。“我们要让游客白天看悬塑、晚上赏光影,把‘一日游’变成‘深度游’。”县委宣传部长吕学慧透露。
文旅热正重塑县域经济结构。距离景区2公里的凤凰街,原本闲置的粮站改造成“悟空主题街区”,集聚了23家文创店、15家特色餐饮。返乡青年张磊的悬塑修复体验工坊,国庆期间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单日最高营收达5万元。
“玉露香梨的电商销量同比增长400%。”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指着物流数据说,这款曾获“中国梨王”称号的特产,如今贴上“悟空同款”标签后,单价从8元/斤涨至15元/斤仍供不应求。全县新增民宿床位1200张,星级酒店从2家增至5家,餐饮商户数量翻了两番。
突如其来的热度也带来治理挑战。10月3日,某网红在直播中擅自攀爬文物被及时制止,引发关于“保护与开放”的讨论。景区随即出台新规:每日16时后停止入园,团队游客暂缓接待至10月7日。
“我们正在建立客流预测模型。”智慧旅游指挥中心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着游客来源地、消费偏好等数据。通过与高德、美团合作,景区实现“预约-导览-应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国庆期间,游客投诉处理时效从2小时压缩至15分钟。
在悬塑文化展馆,AR技术让游客可“亲手”拼接千年前的佛像残片。这种“科技+文化”的呈现方式,使文物解读率从32%提升至78%。更深远的变化在于文化价值的挖掘,舞台剧《唯有小西天》国庆期间连演18场,场场爆满。
“有文化的文旅才有底气。”吕学慧展示的规划图显示,小西天正与壶口瀑布、云丘山等5A景区构建“黄河文化旅游带”。未来三年,将投入1.2亿元用于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升级和数字技术应用,目标打造“中国悬塑艺术之都”。
这场文旅热潮带来的不仅是数字增长。据统计,全县三产占比从2023年的38%跃升至2025年的52%,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率达23%。在“小西天”品牌带动下,黄土地质公园、梨博园等小众景点客流量同比增长340%,形成“核心景区+全域体验”的发展格局。“我们正在制定《小西天文化保护条例》。”县人大主任透露,将从法律层面规范商业开发,确保文化传承的纯粹性。这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为县域文旅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当夜幕降临,小西天景区在智能照明系统的映衬下更显庄严。山脚下,免费热茶供应点前排起长队,志愿者正为游客发放加厚雨衣。这场由游戏引发的文旅革命,正在黄土高原上书写新的传奇。正如景区入口处的标语所言:“千年等待,只为遇见懂它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