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在即 以色列发动近百次袭击
【谈判在即 以色列发动近百次袭击】10月4日深夜,当国际社会聚焦于加沙地带即将重启的停火谈判时,以色列国防军突然对加沙全境发动大规模空袭。据加沙卫生部门统计,截至5日凌晨,以军战机、无人机在12小时内实施93次精确打击,造成至少87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23名儿童,另有213人受伤。这场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将本已脆弱的和平进程推向悬崖边缘。此次军事行动呈现"三线推进"特征: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遭遇27次轰炸,中部代尔拜拉赫战略区承受34次攻击,南部汗尤尼斯城区则被32轮空袭覆盖。以军动用F-35I隐身战机执行"穿透式打击",配合"赫尔墨斯"900无人机实施定点清除。加沙媒体办公室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汗尤尼斯市中心的阿勒法塔医院周边3公里范围内出现11个弹坑,医院急诊室因燃料耗尽被迫暂停手术。"我们听到防空警报后立即躲进地下室,但混凝土碎块还是穿透了两层楼板。"汗尤尼斯居民哈立德·阿布·马赞通过卫星电话描述,"孩子们的哭声和爆炸声混在一起,这场景比去年10月的袭击更可怕。"就在空袭发生前6小时,埃及外交部刚宣布将于10月6日在开罗主持巴以新一轮谈判。白宫特使威特科夫与库什纳组成的谈判团队已抵达埃及,准备敲定被扣押人员交换细节。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以色列已同意加沙初步撤军路线,只要哈马斯确认,停火将立即生效。"然而,以军的军事行动彻底打破这一脆弱平衡。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在空袭后发表声明:"在以色列停止无差别轰炸前,任何技术性磋商都毫无意义。"该组织随即暂停与调解方的接触,并要求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
卡塔尔外交部率先发声,称以军行为"公然违反国际人道法",宣布暂停对以天然气供应谈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安卡拉紧急会议上表示:"以色列正在系统性摧毁和平希望,这种行径不可原谅。"土耳其检方同步对参与袭击的以军指挥官展开战争罪调查。
欧盟方面,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召集27国大使紧急磋商,最终声明强调:"军事手段无法解决巴以问题,唯有通过谈判实现持久和平。"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宣布召回驻以大使,哥伦比亚则正式终止与以色列的自由贸易协定。
分析指出,此次空袭与以色列国内政治博弈密切相关。尽管总理内塔尼亚胡4日白天还在视频讲话中表示"希望未来几天宣布被扣押人员获释",但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当天即公开批评:"与哈马斯谈判是严重错误,这将削弱以色列的国际地位。"
更致命的是,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领导的"犹太力量党"发出最后通牒:"若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后哈马斯仍存在,我们将退出联合政府。"该党在议会拥有6个席位,其态度直接影响内塔尼亚胡的执政根基。政治观察家指出,此次空袭实为内塔尼亚胡对极右翼势力的妥协之举。
持续封锁与最新袭击使加沙医疗系统濒临崩溃。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报告显示,加沙地带仅剩12%的医院维持基本运转,其中希法医院重症监护室因电力中断已停止接收新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紧急调运的30吨医疗物资在阿什杜德港遭以方扣押,理由是"需检查武器走私"。
"我们缺少麻醉剂、抗生素和静脉输液设备。"纳赛尔医院外科主任艾哈迈德·卡迪尔通过加密信道透露,"过去24小时,我们不得不在没有X光机的情况下进行7台手术,用手机闪光灯代替无影灯。"
尽管局势急剧恶化,但国际调解努力仍在持续。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5日凌晨与特朗普通话,强调"必须立即建立人道主义停火机制"。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主持10月7日的巴黎国际峰会,邀请20国讨论加沙重建方案。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指出:"单边军事行动只会让更多平民付出生命代价,国际社会必须形成合力,迫使冲突方回到谈判轨道。"俄罗斯代表则提交决议草案,要求立即实施"人道主义暂停"。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加沙和平进程面临结构性挑战:其一,短期停火与人质交换易受极端势力干扰,双方在囚犯名单、安全通道等细节存在分歧;其二,长期协议取决于美国能否迫使以色列让步,以及哈马斯内部能否接受权力削弱;其三,核心矛盾在于以色列坚持解除哈马斯武装,而后者要求以军完全撤离,这一根本分歧尚未找到弥合方案。
随着10月6日开罗谈判窗口逐渐关闭,加沙地带的天空依然回荡着爆炸声。这场持续两年的冲突已造成67,07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当和平的橄榄枝遭遇战火的摧残,国际社会能否及时筑起止暴的防火墙,将成为检验人类文明底线的关键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