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3日电 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近日正式公告《适老易食食品(适老照护食)通用要求》纳入“湾区标准”清单。此为第一个由香港业界主导制定的银发经济领域“湾区标准”。
标准文件截图
为应对全国老龄化的挑战及把握银发经济的机遇,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于去年11月签订《照护食湾区标准合作备忘录》,并联同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及粤港澳三地逾40个社福界、商界及学界的伙伴共同协作,推动《标准》的制定工作。
据介绍,标准为三地的照护食生产商提供清晰指引,有助统一检测程序、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保障食品安全,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惠及整个湾区的银发族。同时,这亦配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陈文宜表示,随著大湾区跨境养老需求增加,统一标准有助于粤港澳三地养老机构于发展照护食方面能够无缝对接,提升照护延续性。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表示,《照护食湾区标准》汇聚了香港工商界、社福界以及检测认证行业的智慧和经验,能引导大湾区适老食品产业规范化发展。会积极探讨将‘湾区标准’延伸至其他适老产品与服务领域,以‘香港先进标准、贡献国家所需’。
《适老易食食品(适老照护食)通用要求》以国际吞咽障碍饮食标准(IDDSI)为主要参考标准,结合粤港澳地区饮食习惯、产业能力与监管要求,为政府监管、企业生产、机构采购及居家照护提供技术依据,引导适老食品产业规范化及规模化发展,适用于预先包装食品。
《要求》根据性状特征,将适老易食食品划分为9个分级:(0, 1, 2, 3, 4, 5, 6, 7EC, 7),稀薄如水为0级,细碎及湿软为5级,至于7级则为食物原状。同时,《要求》亦列载食物性状的检验方法,包括可以餐叉,匙羹及针筒检验的简易方法,以及使用如质构分析仪和恒温糟等测试仪器的科学检验方法,让食品生产商精准地生产“照护食”食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