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0月2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致力推动香港发展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全港多间大专院校收生规模日益增长,入学申请更屡创新高;加上行政长官在最新《施政报告》中提出,未来资助大学非本地生限额将进一步增至相当于本地学额的五成,收生程序公平廉洁、顺畅合规近年备受公众关注。
廉政公署辖下的香港国际廉政学院(学院)本周成功举办首个“大专院校管理人员反贪专业课程”,获全港40间大专院校参与,多间院校分享了各自收生程序的防贪措施,集思广益,共同配合《施政报告》推广“留学香港”品牌。
教育局和各大院校鼎力支持
是次课程除得到全港大专院校参与,亦得到教育局的全力支持。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博士于课程开幕礼致辞时表示,《施政报告》提出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与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要达成这目标,当局高度重视维护本港专上教育界的诚信、素质与声誉。
施俊辉呼吁:“各院校共同努力,为维护香港专上教育的声誉,建立健全的防贪机制,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携手打造清廉校园。”
廉署防止贪污处处长卓智欣亦表示,参与课程的均是收生程序的管理人员,不仅是制度的执行者,更是教育价值的守护者:“是次活动是廉署于今年六月推出的《大专院校收生防贪指南》的实践课程。我们很高兴看到各院校积极回应,分享使用指南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各大专院校收生程序中的防贪系统和加强各大专院校收生人员的防贪意识与应对能力。防贪需要整个行业的协作。廉署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协助各院校建立更透明、公正、高效的收生制度,进一步促进各院校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与公信力。”
港大理大分享成功实战经验 善用资讯科技强化收生程序
本学年多间院校均向应廉署有关数码化和善用科技防贪的建议,收生程序整体运作畅顺。其中香港大学入学事务部助理总监王力拓在课程中分享港大采用的人工智能辅助面试系统,有效识别学生身分及面试的异常状况,防止假冒身分及作弊的情况出现。
另外,香港理工大学教务处助理教务长陈莉霞则分享理大善用深港跨境数据的学历验证系统,将学生学历及成绩单等资料加密生成数据代码并作比对,可以更快更有效地侦测可疑入学申请。
该学院课程除了院校的实务经验分享,亦涵盖个案分享,分析在收生程序中的主要贪污风险及防贪措施;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反应热烈,参加者积极交流各院校的经验和探讨持续优化空间,共同提升防贪专业知识。
廉署将会继续协助各院校落实《大专院校收生防贪指南》的防贪措施,并提供度身订造的防贪建议及培训,以杜绝收生程序的贪污舞弊风险,共同巩固香港国际专上教育枢纽的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