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要卖啤酒了
【蜜雪冰城要卖啤酒了】2025年10月,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一场静默的变革。当蜜雪冰城在深圳华强北步行街的门店悄然增设啤酒冷藏柜时,这家以4.65万家门店称霸下沉市场的茶饮巨头,正式吹响了向精酿啤酒领域进军的号角。这场看似突兀的跨界,实则是中国消费产业进入"精耕时代"的缩影——当增量市场触顶,存量竞争的刀锋正指向供应链的深度重构与消费场景的跨界融合。截至2024年底,蜜雪冰城以57.4%的门店占比覆盖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但单店日均销售额从2023年的4416.3元降至4184.4元,暴露出下沉市场已接近饱和的残酷现实。按人口测算,中国低线城市茶饮门店上限约为6-8万家,而蜜雪冰城已占据超半数份额。这种"增长停滞"在资本市场上引发连锁反应:尽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9.8%至44.5亿元,但其30倍的市盈率仍高于奈雪的茶等同行,估值压力迫使其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精酿啤酒市场的崛起提供了完美答案。联储证券数据显示,中国精酿啤酒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美国的13%,但消费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14.3万千升激增至2025年的23万千升,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更关键的是,其核心消费群体(18-35岁)与蜜雪冰城用户高度重合——这群追求"轻奢体验"的年轻人,既对8-12元价格带敏感,又愿意为独特口感支付溢价。
蜜雪冰城的跨界并非盲目冒险,其覆盖全产业链的供应链体系构成了核心壁垒。五大生产基地、165万吨年产能、核心原料100%自产的能力,使其在成本控制上形成"代工级"优势。例如,柠檬水原料采购成本低于行业20%的经验,可直接应用于啤酒生产中的柠檬酸等辅料采购;全球采购网络覆盖38个国家,在麦芽、啤酒花等原料上具备议价权。
物流体系更是其制胜关键。蜜雪冰城在中国90%的县级行政区实现12小时配送,97%门店覆盖冷链,这种"门店即仓库"的终端网络效应,可大幅降低精酿啤酒的铺货成本。以深圳华强北店为例,新增的啤酒冷藏柜与原有茶饮设备共用冷链系统,单位物流成本下降37%。
这种供应链优势在产品定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精酿啤酒产品线涵盖"鲜啤福鹿家"系列,500ml杯装售价6.6-9.9元,15L袋装24-54元,既低于传统精酿品牌(15-30元),又与工业啤酒(5-8元)形成差异化竞争。这种"高质平价"策略,正是蜜雪冰城在茶饮市场屡试不爽的杀手锏。
蜜雪冰城的渠道策略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其57%的门店位于乡镇市场,这些区域对精酿啤酒的接受度虽存疑,但恰恰蕴含着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人均消费量仅为一线城市的1/3,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可能更低——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市场教育成功,将释放出比高线城市更庞大的增量空间。
在门店形态上,蜜雪冰城采取了"双轨制":一线城市门店增设啤酒吧台与冷藏柜,打造"茶饮+精酿"的社交空间;乡镇门店则通过外卖档口模式,以6.6元的德式小麦鲜啤切入夜间消费场景。这种"城市做品牌,乡镇做销量"的策略,与其在茶饮市场的扩张路径如出一辙。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与抖音生活服务的合作。通过零佣金扶持政策,蜜雪冰城精酿啤酒在即时零售渠道实现"30分钟达",客单价提升至普通终端的3倍。这种"线上种草+线下体验+即时配送"的闭环,正在重构精酿啤酒的消费场景。
供应链平台化:其66%的上市募资用于供应链扩张,包括东南亚供应链中心建设。未来,蜜雪冰城可能从茶饮原料供应商升级为多品类食品饮料综合服务商,为其他品牌提供代工服务。这种"食品饮料界的富士康"模式,将颠覆传统代工企业的利润结构。
下沉市场消费升级试验:8-12元价格带的精酿啤酒,正在试探低线城市的"轻奢"需求。若市场接受度超预期,将证明下沉市场存在结构性消费升级机会;反之,则可能加速行业对下沉市场天花板的重新评估。
资本市场估值重构:参考农夫山泉(市盈率40倍)与海天味业(市盈率50倍),蜜雪冰城若能证明多品类协同能力,其估值仍有50%以上的上升空间。但若精酿啤酒业务亏损,可能拖累整体市盈率。
尽管逻辑清晰,蜜雪冰城的精酿啤酒之路仍布满荆棘。生产工艺上,精酿啤酒的小批量、多品种特性与其现有供应链的规模化生产存在矛盾;品牌认知上,低价策略可能削弱精酿啤酒的"品质感";渠道合规上,酒类经营许可证的获取将增加加盟商成本。更严峻的是,精酿啤酒市场已呈现红海态势。熊猫精酿、高大师等本土品牌,以及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传统巨头的布局,正在挤压新入局者的生存空间。蜜雪冰城能否复刻其在茶饮市场的成功,取决于能否在品质控制、品牌塑造与渠道管理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蜜雪冰城卖啤酒,本质上是一场"供应链能力变现"的豪赌。它既是对增长焦虑的回应,也是对"低价普惠"模式天花板的突破尝试。在这场变革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跨界,更是中国消费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缩影。当雪王的横幅挂上精酿啤酒店的招牌,当乡镇青年举着6.6元的鲜啤走向夜市,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正在拉开帷幕。这场实验的成败,将重新定义"下沉之王"的边界,也将决定中国消费产业能否在存量竞争中开辟出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