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1600元买酒上网一查仅值248元
【女子花1600元买酒上网一查仅值248元】“便宜不可能都让你占了。”河南的姚女士的丈夫一句无心之言,却道破了这场消费骗局的真相。9月29日,姚女士在祥符庄园购买白酒时,被销售人员推销了一款名为“双沟酒金龙鱼酒”的产品,对方强调其寓意富贵,并承诺购买一箱就赠送其他两款价值较高的酒。出于对丈夫的关爱,姚女士花费1600元购买了这款外观金光闪闪的白酒。然而回家后,她上网查询惊讶地发现,同款酒在网上仅售248元,价格相差近6倍。
考虑到丈夫喜欢喝酒,姚女士被这款“金光闪闪”的白酒外观和销售人员的热情推销所打动。销售人员不仅强调这款“双沟酒金龙鱼酒”寓意富贵,还抛出了诱人的赠品承诺——购买一箱就赠送其他两款价值较高的酒。这已不是姚女士第一次在买酒时遭遇问题。此前,她曾花500元购买了一箱标称建议零售价3048元的封坛老酒,并获赠一箱原浆酒。起初她以为自己捡了便宜,但丈夫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便宜不可能都让你占了。”尽管如此,由于这是姚女士的一番心意,加上她身体不太好,丈夫也不忍心多说什么。当姚女士回头去找卖酒的人时,对方已经不见踪影。
姚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期,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发布国庆节、中秋节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谨防“最低价”“特供酒”营销噱头。假期是礼品消费旺季,也是虚假产品高发期。川渝消委会明确建议消费者从专卖店、商超或具有酒类商品经营许可资质的酒类经营企业购买所需酒类产品,不购买来源不明或“三无”产品。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特殊渠道”能拿到低价烟酒的谎言设局坑骗亲友。如一名女子凭借所谓的“特殊渠道”谎言,设局坑骗亲友数百万,最终被检察机关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假酒问题背后隐藏着一条巨大的黑色产业链。今年7月,吉林珲春警方全链条摧毁了一个特大制售假“特供酒”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警方调查发现,一瓶成本不足5元的劣质散酒,贴上所谓的“特供”“专供”标签后,售价就能飙升至数千元。在制假窝点,工人们熟练地从大塑料罐中提装基酒,用简单的漏斗分装进知名品牌酒瓶中,加上盖子,用机器封口,一分钟就做好了一瓶酒。
据嫌疑人现场供述,这些大罐的基酒就是从市场上正规渠道买来的,像这样的一个大桶约113斤,购入价280元,分装进一个酒瓶,成本极其低廉。
除了高价酒骗局,还有各种形式的买酒陷阱。9月9日,平顺县北社乡一名群众报警称自己被一伙所谓“酒厂销售”骗走1000元。这伙人当天上午在乡里摆点,宣称“凭特定尾号人民币可免费换酒”,引来不少群众围观;下午同一批人再度出现,推出“付1000元可领取精装酒并当场返现”活动。初次购买者确实迅速拿到返现,但重复购买后销售人员便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当事人回家后仔细比对,发现酒品实际价值远低于1000元。
遭遇价格欺骗后,姚女士没有选择沉默。通过记者帮助,她联系到了酒厂,厂家最终为姚女士办理了退款。这一案例提醒消费者,在面对明显不合理的价格差异时,应当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显示出媒体监督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姚女士的丈夫得知详情后,虽然为妻子的受骗感到气愤,但更心疼她身体不好还要为此事奔波。这份夫妻间的理解和体贴,或许是这次不愉快购物经历中唯一的温暖。
从成本不足5元的劣质散酒,到标价1600元实际只值248元的“金龙鱼酒”,酒类市场的价格陷阱令人心惊。姚女士的经历绝非个例,它折射出当前消费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
那些从制假售假中牟取暴利的人,不仅掏空了消费者的钱包,更侵蚀了社会最基本的诚信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