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出发的人 凌晨5点堵在路上
【提前出发的人 凌晨5点堵在路上】9月30日,国庆最后一个工作日,但不少人已经拼假“请3休12”早早开始出发。9月29日,#聪明的人已经提前出发了#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节假日许多人提前出发避高峰,却致高速仍拥堵。9月30日早,深圳北人流量仍处高峰,有网友凌晨三点拍下候车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的画面;另一网友分享7:18车站爆满现状。不仅高铁,去机场的路也堵,9月30日凌晨5点,深圳机场周边道路拥堵,网友拍到通往T3航站楼高架桥上车辆缓行。这种反常的“凌晨早高峰”并非孤例:前一日晚10点半出发的车主“枫宇”在深琴高速上耗时5小时仅行驶280公里,平均时速56公里;网友“带你吃菌子”更遭遇7公里路程耗时53分钟的极端情况。深圳的拥堵只是冰山一角。上海G40长江隧道段从9月30日12时起预计堵足35小时,G15沈海高速嘉浏段9时即进入拥堵状态;北京京藏高速10月1日9-11时迎来峰值,晚高峰提前至15时;成都、重庆射线高速15:00-21:00车流堆积。这种时空错位的拥堵,源于全国车主对“提前出发”策略的集体采纳——当第一个“聪明人”选择凌晨出行时,成千上万的效仿者让策略彻底失效。
有网友发文:广东回深圳国庆堵车,29号晚上十点半出发,武深高速上堵一小时,大广高速堵一小时遍篇遍开了5个小时到龙南服务区了,一共才开280公里啊!!甚至还有网友吐槽“有人330公里开了11小时”!更如此,还有网友表示:“9月29日22:43自驾深圳到陕西高速已经在堵车,不出发都不知道这么多人已经提前回家了,7公里的路赌了53分钟 果然还是得提前出发”!!
据“广东交通”预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广东高速公路将以探亲、出游车流为主,小型客车占比较高。预计9月30日会迎来节前车流高峰流量约1008万车次,国庆中秋假期及前后一天(9月30日至10月9日)广东省高速公路路网日均车流量约932万车次。其中——港珠澳大桥日均车流量约2.02万车次,虎门大桥日均车流量约16万车次,南沙大桥日均车流量约19万车次,黄埔大桥日均车流量约18万车次,深中通道日均车流量约16万车次。预计10月7日、8日迎来返程小高峰,车流量约951万车次。
"原以为凌晨出发能避开高峰,没想到大家都这么想。"在广深高速鹤洲入口,李先生望着前方绵延数公里的车龙苦笑。他计划驱车800公里回湖南老家,为避开30日白天的拥堵,特意将出发时间定在5点,却没想到遭遇了更庞大的"错峰军团"。交通部门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前夕,深圳市高速公路车流量较平日激增320%,其中凌晨4点至7点的"非传统高峰时段"流量占比达45%。当"早出发=少拥堵"的公式被广泛接受,集体行为反而制造了新的拥堵峰值。
在梅观高速观澜段,记者看到这样的场景:应急车道上停着数辆抛锚车辆,车主们举着手机照明修理;服务区入口处,排队加油的队伍长达1公里,有司机调侃"油表还没掉,排队时间先耗掉半箱油";更远处,几辆房车在路边支起桌椅,一家老小就着路灯吃早餐,将堵车演绎成独特的露营体验。
"您已进入拥堵路段,预计通行时间2小时17分。"当王女士的车载导航发出第8次预警时,她开始怀疑科技是否真的带来了便利。这款号称拥有AI预测功能的导航APP,此刻却将她精准地引导进了最拥堵的车道。
技术确实改变了出行方式。2025年,全国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98%,北斗导航与5G网络的结合使实时路况更新频率提升至每30秒一次。但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困境:当所有司机都依赖同一套算法选择路线时,原本分散的车流被集中导向少数"最优路径",形成"技术性拥堵"。在深汕西高速鲘门段,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现象:相邻两条车道中,使用不同品牌导航的车辆呈现出明显的分流特征。某品牌导航用户集中在左侧车道,而另一品牌用户则偏向右侧。这种由算法差异导致的"人工分道",意外缓解了局部拥堵,却也暴露出技术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