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脂渣哥年炸600吨肉
【80后脂渣哥年炸600吨肉】9月29日,青岛北村早市里,青岛80后夫妻孙明杰、吕玲经营的"北村脂渣"店年消耗600吨猪肉,凌晨两点开工满足节日需求,日销达几千斤。其脂渣以4.6斤猪肉出1斤的比例制作,成为青岛特色伴手礼。毕竟,在青岛,脂渣不仅仅是一种酥香可口的特色小吃,更是一代人的味觉记忆。孙明杰告诉记者:“现在加夜班也干不出来了,最近忙得不可开交,过节了,更不能糊弄。大家都是送亲朋,口味质量还是第一。”以往的日子里,孙明杰夫妇总是凌晨四五点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微弱的晨光中准备食材、调试设备。但最近这半个月,随着节前销售高峰的临近,他们的作息彻底被打乱了——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得摸黑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九点才能歇口气。节前这段最忙碌的日子里,他们每天能销售出几千斤现炸脂渣,即便工作量比平时翻了一倍还多,夫妻俩依然坚守着"现炸现卖"的原则,从原料采购到油品把控,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每天清晨,当第一辆送货车抵达时,孙明杰总会认真检查每批送来的新鲜猪肉。他反复向供应商强调:"必须用当天现宰的猪前腿肉和五花肉,肥瘦比例要严格控制在三比七,这样炸出来的脂渣才能酥脆不腻。"说着,他伸出布满老茧的双手——那些被高温油锅烫出的疤痕、长期接触热油留下的红印,无声诉说着十几年的坚守。
这对来自不同城市的夫妻,丈夫是日照人,妻子是诸城人,二十年前在青岛的猪肉摊相识。从最初单纯卖肉,到后来专研炸脂渣手艺,他们用十几年时间摸索出独特的配方:精选的猪肉切成均匀薄片,在恒温油锅里慢慢翻炸,直到金黄酥脆。如今店里分工明确:孙明杰守在后厨专注炸制,妻子则在前台称重包装、招呼顾客,偶尔抬头对视时,眼神里满是默契。
孙明杰对品质有要求,坚持鲜肉现炸,中秋春节订单暴增时也拒绝提前炸好存货或多放肉。他与妻子跟脂渣打交道15年,起初脂渣种类单一,后开发出十几种产品。炸脂渣时,火候、时间很关键,孙明杰曾跟名师学习又不断摸索,吃了不少苦,尤其是常被高温油烫伤。
"今年炸个六七百吨脂渣肯定没问题,去年我们就炸出了五百吨猪肉转化来的脂渣呢。"孙明杰一边熟练地翻动着锅中的猪肉,一边向记者耐心解释道。他接着说明,通常情况下,制作脂渣的出成率是有一定规律的,大约4斤6两左右的鲜猪肉,经过精心油炸和脱水处理后,能够出一斤香脆可口的脂渣。虽然他们夫妻二人并没有对每一批次的出成率进行过严格的统计,但这个数量是基于他们以往多年鲜猪肉订货的合计数据,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之谈。
记者听后,不禁在心里粗略地计算了一番,600吨猪肉,这换算成斤数,可是惊人的120万斤啊!而且,这还只是平时的产量,到了节假日,由于市场需求大增,他们最少也要炸制3000斤到5000斤的猪肉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一个个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的是孙明杰夫妻二人十多年来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他们每天雷打不动地早起,开始一天忙碌而高强度的体力工作,只为给顾客带来那一口口香脆可口的脂渣。
在当今追求效率与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浪潮中,孙明杰夫妇始终将品质视为生命。他们坚持使用新鲜猪前腿肉和五花肉,严格把控肥瘦比例,只为炸出酥脆可口的脂渣。即便在中秋、春节订单暴增时,也拒绝提前炸好存货或多放肉。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看似“笨拙”,实则充满智慧。在食品行业,品质就是口碑,就是顾客忠诚度的基石。北村脂渣凭借过硬品质,成为青岛特色伴手礼,赢得一代又一代消费者的味蕾认可,这充分证明,只有坚守品质底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长远发展。
炸脂渣,这门看似简单的技艺,实则蕴含着大学问。火候、时间的精准把握,直接影响脂渣的口感与品质。孙明杰曾跟名师学习,又不断摸索创新,吃了不少苦,手上满是与油温接触的印记。正是这份对技艺的钻研与传承精神,让北村脂渣从种类单一发展到如今的十几种产品。传统美食的传承,不仅是对味道的延续,更是对文化的坚守。孙明杰夫妇用匠心,让青岛脂渣这一传统小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凌晨两三点开工,到晚上九点收工,节前高峰时期日销几千斤,孙明杰夫妇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脂渣店。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个负责后厨炸脂渣,一个负责称重包装、招呼顾客。每一个庞大的数字背后,都是他们辛勤付出的汗水。成功从来不是偶然,没有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就不可能有北村脂渣如今的辉煌。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只要怀揣梦想,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孙明杰、吕玲这对 80 后夫妻,用坚守品质、匠心传承和辛勤付出,炸出了一条属于他们的特色美食之路。他们的故事,不仅是青岛脂渣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对所有创业者和传统美食传承者的激励与启示。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让传统美食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