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有“鲨鱼”出没?景区:能找手机
【西湖有“鲨鱼”出没?景区:能找手机】西湖水面上,两条深灰色的“鲨鱼”悄然游弋,它们不是生物入侵者,而是警方最新亮相的黑科技“仿生机器鱼”。这些外形逼真的机器鱼,实则是杭州西湖景区公安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水下救援新利器。它们能够在浑浊的水体中精准定位并打捞游客不慎掉落的手机、钱包等物品,定位误差不超过10厘米。随着“十一”黄金周临近,这两条特殊的“鱼”将在西湖核心水域正式上岗,成为守护西湖美景与游客财产的独特卫士。
这两条引人注目的仿生机器鱼,外形仿造西湖本地常见的鲤鱼,体长约60-70厘米,通体覆盖深灰色硅胶鱼皮,质感逼真,重量仅4-5公斤,单手就能轻松拎起。它们的设计充满了科技巧思:鱼头部位嵌入两个水下摄像头,构成鱼的“双眼”;躯干包裹着密封舱体,内置电池与控制系统;尾部由柔性材料制成,能够模拟真实鱼类的左右摆动,摆动频率在1-5Hz之间,推进速度可达每秒0.3米。在浅水区游动时,它们几乎不产生明显的水流扰动,如同真正的鱼儿般自然灵动。
研发团队表示,选择仿生设计不仅是为了降低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为了避免惊扰西湖中的野生动物,同时减少游客的好奇围观,保证工作效率。
这些仿生鱼的本领远超外观所示。当游客求助物品掉落西湖时,民警会将仿生鱼放入水中,通过遥控器设定搜索区域。鱼体内的惯性导航系统能实时计算位置,头部的视觉传感器可在浑浊水体中识别手机、钱包等物品,配合底部的金属探测模块,哪怕是陷入浅淤泥的物品也能被锁定。打捞方式同样智能:若物品位于浅水区,民警可直接操控“打捞杆”对准坐标打捞;若在深水区或复杂水域,则结合船只抵达现场作业。
除了主打的钱物打捞功能,仿生鱼还搭载了水质传感器,可监测水温和pH值,为后续排查污染源头提供参考。遇到水生动植物时,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会自动捕捉影像,为外来物种防控提供支持;靠近水鸟栖息地时,它会自动减速,不会惊扰野生动物。
西湖景区公安介绍,此前游客手机等物品掉入湖中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传统的人工打捞耗时长、效率低,且落水的电子介质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仿生机器鱼”正是为了帮助解决这一痛点而研发的。在9月22日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上,西湖景区公安分局民警正式介绍了这款创新产品。民警表示,这款仿生机器鱼通过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实现快速扫描,能迅速找到丢失的物品,同时其低噪音特性确保不会对水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根据计划,这批仿生鱼将于“十一”黄金周前在西湖核心水域试用,后续景区公安将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实现 “重点水域全覆盖” 。景区公安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仿生鱼在水下生态观测、隐患排查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应对游客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需求。这一创新举措也引发了网友热议,许多人感叹“杭州西湖在这方面确实走在了前列”,认为这种将高科技融入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做法值得推广。
当游客们在西湖边欣赏美景时,水下的“仿生鱼”正默默守护着这片水域的安宁。科技与自然在此刻完美融合,成就了西湖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