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老人用手机哄5岁孙子 致1000度近视 老人习惯用手机哄孩子导致孩子对手机形成了依赖!
创始人
2025-09-29 10:04:08
0

老人用手机哄5岁孙子 致1000度近视

  【老人用手机哄5岁孙子 致1000度近视】近日,河南。5岁男童总爱眯着眼睛看东西,看电视也非要站到屏幕跟前,爸妈察觉不对劲,带他到眼科医院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孩子眼睛已经近视接近1000度。据了解,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每当孩子哭闹,老人习惯用手机来哄他,久而久之,孩子对手机形成了依赖,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在刷手机,连吃饭时也不肯放下。郑大一附院眼科主任医师符爱存指出,孩子出现如此高度近视,是遗传因素与后天不良用眼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醒:孩子的视力发育不可逆,科学用眼必须从小做起,别让电子产品成为“电子保姆”。“孩子的视力发育不可逆,科学用眼必须从小做起。”郑大一附院眼科主任医师符爱存指出,5岁儿童近视达1000度,是遗传因素与后天用眼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度近视,孩子遗传近视基因的概率显著增加;而长期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昏暗环境下使用电子设备等行为,则进一步加速了视力恶化。手机哄娃的危害远不止于视力。美国密西根大学儿童医院针对422对3-5岁幼儿的追踪研究显示,长期用电子设备安抚孩子的家庭,儿童情绪失调风险显著升高,表现为易怒、冲动、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张纪水指出,孩子哭闹时,本质是情绪调节能力的训练机会,而手机提供的即时满足会剥夺这一成长过程,导致其未来面对压力时更易崩溃。此外,短视频的快节奏和碎片化信息正在侵蚀儿童的专注力。一位参与研究的家长坦言:“孩子习惯了滑动屏幕的刺激,现在连10分钟的绘本都坐不住。”这种“注意力贫困”可能延续至学龄期,影响学习效率。更严峻的是,部分游戏中的暴力、虚幻内容可能引发儿童行为偏差。北京儿童医院曾接诊一例1岁幼儿,因家长玩手机疏忽,导致孩子打翻热水壶,全身Ⅱ度烫伤。

  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近期接诊的6岁患儿便是典型案例。其母亲作为眼底病科医生,因工作繁忙,孩子由奶奶照顾。从1岁起,奶奶便用手机播放动画片哄娃,且常在昏暗室内操作。3岁时,翟翟已出现眯眼、歪头看东西的症状,检查发现双眼近视超500度;至6岁时,右眼近视650度、散光175度,左眼625度、散光200度,眼轴长度超过成人水平。接诊医生李莉苹解释:“婴幼儿晶状体透明度高,视觉系统未发育完善,对光刺激格外敏感。在昏暗环境中,屏幕与周围光线对比度极高,瞳孔持续紧张调节,睫状肌过度痉挛,导致眼轴快速变长,近视度数急剧加深。”

  “我们以前也这么带,怎么现在就不行了?”面对质疑,许多老人感到委屈。但专家强调,当代电子设备的蓝光强度、视觉刺激频率远超以往。青岛市疾控中心专家付齐齐指出,手机屏幕释放的高能短波蓝光可直达视网膜,加速黄斑区细胞氧化损伤;儿童观看距离常不足20厘米,远超安全用眼距离;紧盯屏幕时眨眼频率下降,加剧眼干和视疲劳。

  破解这一困局需家庭协同努力。付齐齐建议:“0-3岁幼儿应避免接触电子设备,3-6岁每日使用不超过30分钟,且需在成人监督下进行。”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法:时间管理:用定时器设定观看时长,培养“短暂享受”的规则意识;内容筛选:选择教育类动画,关闭自动连续播放功能;替代互动:用拥抱、轻拍、共读绘本等方式安抚情绪,教授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户外优先: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自然光线可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生长。

  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我们总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但若输的是健康,赢的又是什么?”这起事件为所有家庭敲响警钟: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平衡科技便利与儿童成长需求,是每个父母必须回答的命题。或许,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我们才能看清孩子眼中真正的光芒——那不是屏幕的蓝光,而是对世界的好奇、对陪伴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可能。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6岁以下儿童触网比例达68%,其中32%的幼儿从3岁开始使用手机。共青团中央调查显示,52.9%的家长将电子设备作为“哄娃神器”,而仅有7%的家长在陪伴时完全不看手机。

  这种“物理陪伴”导致亲子关系疏离,更让儿童成为屏幕的“被动俘虏”。“孩子的眼睛不是试验田,每一次妥协都可能成为未来的遗憾。”付齐齐呼吁,家庭应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年轻父母需与祖辈沟通科学育儿理念,学校应加强视力健康教育,社区可组织亲子户外活动。这起事件引发的不仅是健康焦虑,更是对现代家庭关系的深层叩问。当父母将育儿责任转嫁给电子设备,当老人用手机填补情感陪伴的空白,我们是否正在用技术便利消解亲情的温度?“真正的陪伴不是物理在场,而是情感共鸣。”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老人可以通过传统游戏、故事讲述等方式与孩子互动,这些活动不仅能保护视力,更能促进认知发展与情感联结。而父母需意识到,工作繁忙不应成为忽视育儿的借口——哪怕每天只有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也能为孩子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