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 052D上居然有只“雪豹”
【起猛了 052D上居然有只“雪豹”】9月24日至28日,在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举办导弹驱逐舰西宁舰、导弹护卫舰芜湖舰亮相,西宁舰上的“小雪豹”成了打卡“顶流”!五天内,三万名参观者涌入码头,队伍最长时绵延千米,有人顶着烈日等待三小时,只为触摸大国重器的钢铁肌理。而这场盛会中最出人意料的“顶流”,竟是西宁舰甲板上的一只雪豹玩偶——“宁萌”。这场硬核军舰与软萌IP的碰撞,不仅刷新了国防教育的打开方式,更成为城舰联动、军民融合的生动注脚。西宁舰是我国自行研制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舷号117,2017年服役后即成为北部战区海军主力战舰。此次开放是其服役以来首次向公众敞开甲板,舰体上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尖端装备首次零距离展示。参观者王先生抚摸着舰艏的130毫米主炮感叹:“以前只在新闻里见过,现在摸到炮管上的防锈漆,才真正懂了什么叫‘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底气。”舰上设置的互动体验区更成为热门打卡点。报务兵王茂茂手把手教小朋友打旗语,系绳结课程前排起长队,一位父亲举着孩子打好的“八字节”绳结拍照:“这比游乐场有意义多了!”舰尾的防火服穿戴体验区,孩子们在海军官兵指导下穿上30斤重的装备,稚嫩的脸庞上写满自豪。
当身高两米的雪豹玩偶“宁萌”出现在甲板上时,现场瞬间沸腾。这个以青海西宁“雪豹之都”形象设计的IP,头戴印有舰徽的贝雷帽,胸前“宁萌”标识与舰艉的舷号117相映成趣。四岁的豆豆钻进玩偶怀里,脸颊紧贴着毛绒胸标,背后是威严的舰载导弹发射架。海军官兵闫铭城扮演的“雪豹战士”与游客互动合影,他解释道:“雪豹在高原是顶级掠食者,在海上象征着海军的战斗力;它对幼崽的温柔,又像我们‘人民海军爱人民’的誓言。”
雪豹文创展台前,钥匙扣、冰箱贴等衍生品被抢购一空。青岛市民黄女士举着“雪豹凌小蛰”同款玩偶激动不已:“我常在网上关注雪豹保护,没想到能在战舰上见到‘活的’!”这种生态IP与军事装备的跨界融合,让国防教育突破了传统说教模式。
展台上,青海有机枸杞、牦牛肉干散发着高原气息,青绣针脚中藏着古城文脉,掐丝珐琅的光泽映射时代新意。循环播放的西宁宣传片里,塔尔寺金顶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大通北川河源区的雪豹踪迹与城市烟火气融为一体。“原来西宁不仅是夏都,还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青岛市民李先生边品尝枸杞边扫码查询旅游攻略,“一定要去‘雪豹之都’亲眼看看。”西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透露设计深意:作为“雪豹之都”,西宁近年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野外雪豹影像频现证明生态改善;雪豹的坚韧与温顺,既契合青藏高原儿女的精神风貌,也与西宁舰官兵“训练场亮剑、群众前温情”的品格相通。这种高原生态理念与海洋国防精神的融合,让城舰联动超越了地理界限。
活动前,西宁融媒体中心通过公众号征集150名幸运参观者,他们中有退休教师、企业职工、在校学生。9月23日预参观时,师生代表与官兵互换书信,孩子们在信中写道:“要像战舰一样坚韧!”官兵们回应:“少年强则国强!”活动首日,来自西宁的赵斌、代小平抚摸着舰体,体会着“人民海军爱人民”的深刻含义;从格尔木远道而来的刘先生反复摩挲宣传展板上的“西宁舰”三个字:“从高原到海洋,这两个‘西宁’都让我自豪!”舰上官兵收到家乡特产手提袋,雪豹玩偶与舰徽相映成趣。“这些礼物承载着家乡的温度,执勤再累看到它们就感到有力量。”年轻官兵的话,道出了城舰之间的深情联结。
此次开放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西宁舰成为流动的国防教育课堂。甲板上,退役军人索红军为孩子们演示船艺绳结,动作敏捷如当年在军营时。“这些技能和信念都不能遗忘。”他身边,现役官兵与退役老兵围坐交流,从简陋装备谈到现代化战舰,两代军人的故事在海风中交织。
舰上设置的AR互动区,游客扫码即可观看舰载机起降模拟动画;智能导览系统根据参观者兴趣推送讲解内容。但最受欢迎的仍是“最原始”的体验:孩子们踮脚观察舰载机细节,在官兵指导下模拟操作雷达面板,当得知这些装备曾参与亚丁湾护航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比海面波光更璀璨。活动五天,#052D上有雪豹#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短视频平台“雪豹跃舰”合集播放量达1.2亿次。但比数据更珍贵的是人心:学生许静的笔记本上写着“西宁舰的钢铁是坚硬的,海军精神是火热的”;青岛市民王女士在雪豹文创展台前对丈夫说:“等孩子大了,带他去西宁看真正的雪豹。”
这场持续五天的开放活动,创造了多个“首次”:西宁舰首次向公众开放、雪豹IP首次登上军舰、城舰联动首次实现生态文化与国防教育的深度融合。它证明,当硬核军事装备遇见软萌文化符号,当高原生态理念碰撞海洋国防精神,国防教育可以既“有料”又“有趣”。夕阳为西宁舰镀上金边时,“宁萌”玩偶仍在舰尾招手,与远处的奥运火炬塔构成奇妙画面:一边是高原生态的生动符号,一边是海洋国防的钢铁象征。这场跨越山海的邂逅,让西宁舰超越了军事装备的意义,成为精神传承的载体、城市交流的桥梁。正如舰上官兵所说:“虽然舰上没有西宁籍的官兵,但我们早已把西宁当作自己的家乡。”
当雪豹的利爪轻触军舰的钢铁,当高原的风吹过黄海的海面,一场关于国防、生态、文化的对话正在展开。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城舰故事最动人的模样:在硬核与柔软之间,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找到属于中国的国防教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