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本“伤眼”作业本被召回
【11万本“伤眼”作业本被召回】2025年9月,一则关于11万本被指"伤眼"的作业本紧急召回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媒体平台,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热议。据调查,此次召回事件涉及邵阳市两家知名纸品生产企业——邵东县教科纸品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省环美纸品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主动启动召回程序,针对部分教科系列作业本展开全面清查,召回范围涵盖32K学生日记本、32K英语本、24K田字薄等多种学生常用作业本类型,生产日期跨度从2020年至2025年不等,涉及多个生产批次。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作业本在包装上均醒目标注"防近视"宣传语,却因实际检测中D65亮度、D65荧光亮度两项关键指标严重超标,被专业机构判定为可能对学生视力造成危害的不合格产品。专家指出,长期使用此类高亮度、高荧光度的作业本,极易引发学生视觉疲劳,增加视网膜损伤风险,甚至可能成为诱发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重要诱因。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学生用品市场存在的质量监管漏洞,更折射出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存在的深层矛盾与挑战,引发公众对校园用品安全标准的深度思考。
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GB40070-2021),课业簿册的D65亮度应控制在55.0%-85.0%之间,D65荧光亮度不超过5.0%。然而,此次召回的作业本恰恰在这些关键指标上严重超标。今年6月的调查报道揭开了问题的冰山一角:记者随机网购50余款标称"防近视"的学生作业本送检,发现高达三成产品的内芯纸张D65亮度、D65荧光亮度不达标。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工厂为降低成本,竟将废纸等回料打浆制成低克重高亮纸,这些劣质纸张不仅荧光超标,还可能被用作学生试卷。
涉事企业的召回公告显示,问题作业本的生产时间跨度长达数年,可能有更多未发现的"伤眼本"在市场流通,甚至已被学生长期使用。邵东县教科纸品召回2.5万本(2020年10月生产),湖南省环美纸品召回9.27万本(2024年6月-2025年3月生产),反映出监管漏洞。"防近视"成部分企业营销话术,业内称实际生产不区分,无出厂及第三方检测报告,无视国标。小厂还用回收料致荧光亮度超标,加重视力损伤。行业"潜规则"还包括以低克重冒充高克重、表面处理制造"高白"效果,实则添加过量荧光剂,长期接触会伤害儿童青少年眼睛。专家指出,过强荧光亮度会加重视力疲劳。
D65亮度和D65荧光亮度是衡量纸张光学特性的重要指标。D65亮度反映纸张的整体明暗程度,而D65荧光亮度则与纸张中荧光增白剂的含量直接相关。当这些指标超出国家标准范围时,会对视觉健康产生多重危害: 首先,过高或过低的纸张亮度会造成眼睛调节负担加重。眼睛需要不断适应不合适的亮度环境,导致睫状肌频繁收缩,极易引发视疲劳。其次,过量荧光剂产生的高荧光亮度会在阅读时产生眩光效应,刺激视网膜,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伤害往往是累积性的,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对不良视觉环境的抵抗力更弱,受到的潜在危害也更大。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作业纸张不达标严重损害学生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儿童青少年的眼睛比成人更为敏感,长期使用荧光超标的作业本,可能诱发近视加深、视觉敏感度下降等问题,甚至影响整体学习效率。
此次作业本召回事件暴露出学生用品监管体系的多重失守。在生产端,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产品质量;在流通端,电商平台和实体店的准入审核与质量管控存在明显漏洞;在监管端,常规检查难以覆盖数量庞大的学生用品市场,飞行检查和抽检频次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并非个案。早在2025年6月,此前新闻就曝光了类似的"伤眼"作业本问题,涉及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然而,直到9月才有企业主动召回部分问题产品,且召回范围有限。邵东市市场监管局和山东德州平原县市场监管局虽然确认收到了相关情况,但调查进展缓慢,信息披露不及时。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纸厂、印刷厂的检查与抽检,对不合格产品予以处罚,严重者责令退出市场;主管部门和协会应健全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需全社会努力:政府应加大执法,开展专项检查,建立“黑名单”;学校和家长应警惕,选择正规产品;长远需完善标准与监督机制,细化质量标准,建立追溯系统,鼓励企业研发护眼技术。企业应为受影响消费者提供便捷退换货,更应从源头杜绝问题。
11万本"伤眼"作业本被召回事件,表面看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的系统性短板。当"防近视"沦为营销噱头,当标准执行流于形式,最受伤的永远是那些每天伏案学习的孩子。保护视力健康不能只靠企业的良心发现,更需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每一个与视力相关的细节都不容忽视。从一本作业本的纸张选择,到整个学习环境的照明设计,都需要以科学态度和严谨标准来对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孩子们守护一片清晰明亮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