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9月27日电 香港天文台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7日在天文台总部首次签署合作协议,加强双方在时间测量、守时和授时服务方面的合作,以及相关的经验和技术交流。
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栢纬博士(右)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博士(左)签署授时服务合作协议。图自香港政府新闻网
香港天文台台长陈栢纬表示,香港天文台在1883年成立,开台的重点职责之一是提供精准的授时服务,特别是为航海人员。从最初使用中星仪进行天文观测,到1920年代引入的摆钟、1960年代的石英报时系统,再到1980年开始采用铯原子钟,天文台的授时服务随时代不断发展。
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说,国家授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承担著国家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授时发播任务。近年来,国家授时中心产生和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与协调世界时(UTC)的偏差数值保持在两纳秒以内,准确度达到国际第一,对国际原子时计算的贡献位列全球第二。
他表示,国家授时中心与香港天文台长期保持著友好的伙伴关系。此次,将进一步深化与香港天文台的合作,通过联合守时,光纤授时、数据共享等方式,一同提升香港地区的时间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共同推动综合原子时的发展,增强中国时间基准的保持能力。
未来,香港天文台将部署运用可靠的设备和方法,从国家授时中心获取多个时间源,进一步提升本地授时服务的可靠性和坚韧性。除了参与协调世界时的订定,向位于法国的国际计量局提供原子钟时间数据外,天文台还计划加入中国联综合原子时系统,共同推动综合原子时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