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从5588米雪山滑坠身亡 当地回应
【男子从5588米雪山滑坠身亡 当地回应】9月24日,四川甘孜康定市那玛峰发生一起登山滑坠事故。32岁驴友洪某在登顶后解开安全绳为同伴拍照时,被冰爪绊倒滑坠两百余米,最终不幸遇难。康定市教育体育局确认,那玛峰目前处于未开放状态,此次攀登属未经报备的违规行为。截至9月26日,救援人员已在海拔5300米处找到洪某遗体并组织转运。这起事件因现场视频在网络流传引发广泛关注,也再次敲响高山探险安全的警钟。
根据亲历者视频与家属陈述,事故发生在登顶后的“放松时刻”。洪某在海拔5588米的山顶附近解开连接团队的安全绳,蹲下为同伴拍照。起身瞬间,冰爪绊住积雪导致身体失衡,加上陡峭冰坡湿滑,其瞬间加速滑坠。现场画面显示,洪某多次试图制动未果,最终滑出雪线坠入碎石区,滑行距离达两百余米。
“他很多动作都违规了,”一名参与善后的工作人员痛心表示,“如果冰爪不放,绳子不解开,可能不会遇难。” 初步判断,安全装备操作不当与山顶松懈心态是直接原因。
那玛峰作为贡嘎山卫峰之一,虽以“初级技术型雪山”著称,但自2024年发现长约50米的冰裂缝后,当地已暂停登山行政许可。康定市教育体育局明确强调:“那玛峰目前处于未开放状态,他们没报备就悄悄上去了。” 这种“偷登”行为不仅违反规定,更忽略了潜在风险。据四川省登协核实,洪某持有登山协作证,但此次是以爱好者身份私人组队登山。业内人士指出,即便是有经验者,在未经过安全评估的区域活动仍存巨大隐患。
滑坠发生后,同行向导与队员立即展开搜救,并在C1营地上方不远处发现洪某。但因地势险峻、海拔过高,专业救援队伍耗时两日才完成遗体转运。贡嘎山镇政府工作人员透露:“雪山救援需要很专业的队伍,当地消防救援队参与了行动。” 高海拔地区搜救面临低温、缺氧、地形复杂等多重困难,每次行动都是对救援资源的极大消耗。值得注意的是,洪某滑坠终点已超出雪线,落至碎石区,加剧了搜救难度。当地村民出于人道主义协助转运,尽量减少家属负担。
洪某来自阿坝州小金县,平时务农兼带游客登山,此次是第一次攀登那玛峰。亲属称其“有协作证”,但四川省登协澄清其此次并非职业向导身份。这种“半职业化”背景更令人深思——即使具备一定登山知识,仍可能因 momentary 疏忽酿成悲剧。洪某的个案折射出部分登山爱好者对“初级山峰”危险性的低估。“登顶后没有戒备,解开绳子连接”成为最致命的失误。业内专家多次强调,山峰风险不仅来自攀登过程,登顶后的放松阶段事故率同样高企。
那玛峰因其接近性较好、风景优美,常年吸引大量登山爱好者。但此次事故暴露出的违规闯入、装备使用不当、团队协作疏漏等问题,具有普遍警示意义。康定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醒:“那玛峰不属于景区,登山需向教育体育局报备。” 个人冒险行为不仅危及自身,也耗费公共救援资源。另一方面,登山组织者与参与者均需强化风险意识。如上述工作人员所言:“山顶冰面湿滑是客观危险,但人为违规是主观放大风险。”
洪某的遭遇令人扼腕,也再次印证了“山峰不会杀人,疏忽才会”的登山箴言。他的生命定格在32岁,留给世人的不仅是悲痛,更是对登山安全的深刻反思。
当攀登者站在峰顶俯瞰群山时,切莫忘记:安全绳连接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解绳”决定,都应是理性权衡而非冲动之举。希望这场悲剧能成为所有户外爱好者的安全课,让冒险不再以生命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