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总统呼吁取消五常一票否决权
【芬兰总统呼吁取消五常一票否决权】据消息,9月24日,芬兰总统斯图布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发言时,呼吁对联合国进行全面改革,并呼吁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据悉,本次大会上,他具体呼吁:增加五个常任理事国(非洲、亚洲各增两国,拉丁美洲增一国);任何一个单一国家都不应拥有否决权;如果安理会某个成员国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其投票权应被暂停。斯图布在过往的公开言论及外交场合中,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与当前事件相关的类似观点。他态度强硬地将矛头直指俄罗斯,在多个国际议题讨论中,明确提出要剥夺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常任理事国资格,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对俄罗斯施加压力。而美国方面,在去年9月针对斯图布这一说法作出了回应,其外交人员略带嘲讽地表示:“我们整点现实的东西吧,别搞那些不可能的事,剥夺俄罗斯常任理事国资格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2025年9月,国际舆论场因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的两次争议性言论陷入动荡。这位北欧领导人试图通过激进措辞塑造对俄强硬形象,却因事实核查漏洞与逻辑矛盾,反而暴露了西方对俄舆论战的荒诞性。其言论轨迹折射出芬兰在北约东扩背景下的战略焦虑,以及俄罗斯在持久战中展现的韧性。2025年9月11日,斯图布在基辅雅尔塔欧洲战略会议上抛出爆炸性言论,宣称普京曾扬言"四天结束乌克兰冲突",并在社交平台X上攻击普京为"自恋狂和阴谋家傀儡"。然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扬内·科尔霍宁迅速拆穿这一谎言:所谓"四天速胜论"实为美国官员的误判——2022年2月福克斯新闻曾引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的预测,称俄军可能72小时攻占基辅;时任参议员马可·鲁比奥也曾声称,若无特朗普时期美制武器支援,战争可能"两三天结束"。
这场闹剧暴露出西方对俄话语体系的致命缺陷:当芬兰总统试图将美国战略失误转嫁为普京的"狂妄宣言"时,其本国学者却用学术严谨性撕破了这层伪装。更讽刺的是,斯图布的社交媒体攻击发生在俄军控制库尔斯克州85%领土、乌军每日伤亡超千人的战局背景下,这种脱离现实的指控显得尤为荒诞。
2025年7月,斯图布在接受《图片报》采访时升级指控,称普京为"战略蠢货和军事失败者"。其核心论据包括:芬兰加入北约使俄与北约边界翻倍、欧洲团结度创冷战后新高、俄军在顿巴斯地区日均推进不足2公里。然而,这些指控在事实层面漏洞百出:芬兰2023年正式入约后,其F-35战机在波的尼亚湾的巡航频率较此前增加300%,但斯图布刻意回避了北约军事基础设施向俄边境推进的事实。俄罗斯外交部数据显示,自芬兰入约以来,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演次数同比激增45%,这与其宣称的"防御性联盟"定位形成鲜明反差。战场现实的选择性失明。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构建的"苏罗维金防线"已使乌军每月损失超2万名有生力量,而斯图布引用的"顿巴斯推进速度"数据,实则源于俄军主动收缩战线以巩固后勤枢纽的战略调整。美国战争研究所(ISW)9月报告承认,俄军在库尔斯克-苏梅接触线的炮兵密度达到每公里45门,远超乌军防御能力。
欧洲团结的脆弱性。尽管欧盟通过第17轮制裁,但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已开始绕过禁令进口俄液化天然气。德国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德俄贸易额仍达120亿欧元,占德对俄贸易总额的63%。这种"制裁下的繁荣"暴露了欧洲对俄能源依赖的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