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凡行:中英关系回暖:是合作新篇,还是昙花一现?
创始人
2024-11-21 14:21:43
0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这是中英两国领导人时隔六年的首次双边会晤。自2018年以来,英国首相一职几经更迭,从特丽莎到约翰逊、特拉斯、苏纳克,直至今年刚刚上任的斯塔默。这些年,中英双边关系因香港问题、人权争议以及间谍指控等多重因素遭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苏纳克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将中国视为“划时代的挑战”,并在多个领域采取对立立场,使两国关系陷入低谷。

随著工党在今年中期选举中胜选,中英关系开始显现改善迹象。此次会晤是8月斯塔默胜选后与习近平通话的延续。当时,斯塔默表达了希望坦诚讨论分歧、深化经济合作,并在全球性议题上加强协作的意愿。随后,9月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时隔五年得以重启,为双边经贸合作打开新局。10月,英国外交大臣拉米来华访问,为修复对华关系、恢复高层沟通管道作出努力。可以说,自斯塔默执政以来,英国在推动中英关系破冰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而此次中英领导人会晤,则标志著重建双边关系迈出关键一步。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中英领导人谈了什么?

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开场发言中表示,希望中英双边关系保持“稳定、持久、相互尊重”,并强调英国始终是一个“遵循法治原则的可预测、稳定的主权体”,为未来合作奠定信任基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则回应称,中英两国应致力于相互尊重与开放合作,并指出双方在贸易、投资、清洁能源、金融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合作空间,呼吁把握机遇,推动务实合作。

两国领导人围绕促进全球稳定、深化经济合作和推进可再生能源转型转型等议题展开讨论。斯塔默希望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香港局势、人权问题以及俄乌战争的关切。尽管存在分歧,他重申英国将 “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希望成为中国“可预测且务实的合作伙伴”。双方还达成一些具体共识,其中包括安排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明年访华,与中国就经济和金融合作展开进一步讨论。总体来看,此次会谈涵盖双边合作和全球事务责任,既聚焦共识,也坦承面对分歧,展现了两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寻求务实合作的意愿。

英国寻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

近年来,英国在对华关系上经历了从“黄金时代”到对华警惕,再到近期寻求改善的多次起伏,这种变化的背后有多重因素的推动,主要体现为经济利益、地缘政治考量和全球挑战的共同驱动。

首先,经济利益是英国寻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动因之一。过去16年间,英国人均GDP仅增长了4.3%,远低于此前16年46%的增幅。近年来,英国经济增长更多依赖移民带来的总人口增加,而移民政策的收紧让这一模式难以持续。脱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英国不仅失去了与欧盟的部分经济联系,对外贸易也出现萎缩。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国际合作伙伴以推动经济复苏。斯塔默在选举期间承诺恢复经济、重建公共服务,而改善对华关系被视为吸引外资、提振就业的有用举措。中国作为英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对英国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由于保守党政府时期对华关系的紧张局势,2023年中英双边贸易额出现下滑,其中中国自英国进口同比下降7.9%。面对国内政治支持有限、民众预期较低的局面,斯塔默政府更加务实,优先推动短期内能够产生积极经济和外交效果的合作项目。而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正是一个相对容易取得成果的领域,尤其在中国也展现出缓和双边关系意愿的情况下,这种合作显得尤为可行。

其次,地缘政治考量促使英国在大国竞争中努力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尽管美国要求全面禁用华为设备,英国却采取了折中政策,仅限制华为在核心网路中的参与。同样,在进口电动汽车问题上,英国贸易大臣表示,不会效仿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些举措展现了英国在对华政策上的一定自主性,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保留空间。英国试图在安全与合作之间保持平衡,一方面对中国在高科技和国防领域的潜在威胁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也希望利用中国市场来促进经济发展。若一味采取对华强硬政策或减少与中国的联系,不仅损害英国的经济利益,还会强化其对美国的依赖,削弱其战略灵活性。这种平衡策略反映出英国希望在大国竞争格局中努力维护自身利益和政策独立性的意图。

最后,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英国认识到中国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作为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车电池的主要生产国,中国对英国实现排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英国可以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升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

总之,英国寻求改善对华关系既是应对国内经济和政治挑战的现实需求,也是全球治理和地缘政治考量的结果。这一政策偏好体现了斯塔默政府的务实外交战略,但未来中英关系的走向将取决于双方在合作与竞争中的平衡,以及如何应对内部和外部压力。

中英关系的前景展望

此次习近平主席与斯塔默首相的会晤为中英关系带来缓和的契机。从双方的会谈简报来看,两国领导人的对话基调总体积极,但在具体问题上尚未达成明确协议。未来中英关系的走向仍然复杂多变,既有合作潜力,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中英政治互信基础薄弱仍是双边关系的主要障碍。从卡梅伦到约翰逊,再到苏纳克和斯塔默,中英关系从“黄金时代”走向对抗,又从对抗走向回暖,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受英国政治精英对华认知的主导。当前,斯塔默试图为中英关系重新定调,但能否顶住国内对华强硬派的施压,是中英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之一。民粹主义和意识形态差异短期内难以化解,为中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忧。尽管会晤得到广泛的积极评价,保守党影子外交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等人却对其提出批评,认为斯塔默应更明确地捍卫英国国家利益,尤其在香港、人权和英国公民等问题上争取更多承诺。

英国国内的政治施压凸显了中英关系改善进程中潜在的复杂性。英国对华强硬派仍在议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涉港、人权等敏感议题长期以来是英国对华关系的切入点。这种政策上的矛盾使得中英关系改善的空间有限。即便此次领导人会晤达成某些共识,涉及核心政治问题的对抗态势仍可能长期存在。

其次,英国对华关系难以摆脱美国的影响。作为英美“特殊关系”的维护者,英国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往往参考甚至追随美国的立场。当前,美国对华政策正趋于强硬,尤其在科技与安全领域对中国实施全面遏制。在此背景下,英国对华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可能进一步受限。例如,在半导体供应链等战略领域,英国可能继续对中国采取限制性措施,这无疑为双边关系的改善增加了阻力。

最后,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中英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前景依然广阔。此次会谈中,双方提及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全球稳定等议题,这些领域为两国提供了加强协作的可能。例如,在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中英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若能跳出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两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时,仍有可能通过务实合作展现共同利益。

总体而言,未来的中英关系可能呈现“经济合作局部推进、政治对抗依然存在”的复杂格局,对其前景应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这种不稳定性意味著,双方需在不断试探与调整中寻求新的平衡点,以实现关系的持续改善。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克服内外干扰,中英关系才可能向更加稳定和务实的方向发展。

(本文作者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国际政治学者凡行,本网获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来论】李然:矢志改革惠民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亦是香港特区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条本地立法後的首份施...
中联部副部长陆慷:对中美合作伙... 香港新闻网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陆慷15日指出,中国对中美双边关系的基本态度并未改...
专访大湾区航空CEO吴秀兰:在... 香港新闻网11月3日米子电 (记者 黄璇)疫情后航空业逐步复苏,大湾区航空于10月27日正式开启“...
中国对挪威冰岛等9国试行免签政... 香港新闻网11月2日电 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扩...
伊以互放狠话 循环报复何时休? 香港中通社11月1日电 以色列10月26日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后,数日以来,以色列和伊朗领导人不断“隔...
香港早间新闻速览(10月28日... 1.香港童军总会27日举行年度大会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当日以香港童军总领袖身份出席致辞时指,“...
施政报告2024 | 香港劏房... 香港新闻网10月16日电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表示,特区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
今日抵港!解放军海南舰、长沙舰... 香港新闻网11月21日电 由解放军海军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及导弹驱逐舰“长沙舰”组成的编队今日(21...
港大学者利用沉浸式3D技术记录... 香港新闻网11月21日电 香港大学文学院的考古学家利用尖端3D沉浸式技术,彻底改变了挖掘和记录古代遗...
数码港欢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 香港新闻网11月21日电 数码港欢迎特区政府最新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