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屠海鸣:破立并举惠民生 压轴专章枝叶情
创始人
2025-09-25 10:03:26
0

连日来,香港市民热议施政报告,民生话题热度很高。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的第九章中以“安居生活关爱共融”为题,涉及土地房屋、医疗护理、社会福利、保障劳工等9个重点范畴,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方案,篇幅达1.3万余字,是报告最长的一章,也是吸纳民意最多、最受市民关注和期待的“压轴专章”。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指出:“改善民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他在9月22日接受香港中通社专访时表示:“民生工程是永远持续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个“最终”,表明了施政的落脚点;一个“更好”,表明了施政的最高追求。两个关键词揭示了“施政”的意义所在,也表明改善民生在施政报告的分量。

国务院港澳办发布的“港澳平”文章:《李家超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展现香港新阶段新发展昂扬奋发气象》,专门提出报告着力提速提质增进民生福祉,真正践行“让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高收入、长者有更好照顾,青年有更好发展”的初心愿景。

破“痛点” 游刃有余

香港全民聊“报告”,压轴专章枝叶情。透过民生的专章可以看出,“民生话题”成为市民和政府的共情、共鸣、共振点。

所谓“痛点”,就是长期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难题,已经成为“社会之痛”。在香港,“住房难”、“用地难”是公认的“痛点”。李家超任内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就着手解决这个“痛点”,再看他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解决痛点显得游刃有余,令人欣慰!

3年前,公屋申请者平均要等候6.1年才可上楼,现在已经缩短至5.1年;下一步,将迈向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的目标。数据的变化,表明僵局已经打破,突围已然成功。

施政报告用了长达2000多字阐述“土地及房屋”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比如,在公屋供应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丰富置业阶梯”,报告提出六项措施(见知识库),这些措施落地,将使不同收入的市民实现“居有其屋”,也大大提升公屋的使用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特区政府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在社交平台分享施政报告的房屋内容时表示,将会继续努力,落实好房屋政策。特别是从以下方面推动落实:以快速兴建的方式,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3万个简约公屋;增加资助出售单位供应;助力青年置业;收紧富户政策;促进建筑科技应用;推动智慧屋邨管理;推行“共筑‧创业家”计划,与商界携手支持青年实践创业梦想;争取立法会今年内通过“简朴房”规管制度的条例草案等。

多少年来,香港“坐困愁城”无解,施政报告房屋及土地政策体现出的新思维,终于解开“死结”,令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所以形成“痛点”,就是因没有通盘谋划、自我“松绑”、打通关节。从解决住房问题可以看出,相比过往,李家超和他的团队解决“痛点”的眼界开阔、思路畅通、手法娴熟,令市民感到政策的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解忧难 精准施策

市民最为敏感的民生事项,除了住房,还有就业、医疗、养老、出行等,这些方面任何细微的“不如人意”,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情绪。从施政报告看,李家超意识到民生事项的“敏感度”,相比于过往,政策措施更加详细、精准。

在养老方面提出11项措施,涉及居家养老、加强院舍照顾服务、优化大湾区养老安排、支援照顾者等多个方面。比如,持续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由10月起,参加计划的内地安老院将由15家增至24家,覆盖城市由6个增至8个。

不少市民对“加强院舍照顾服务”和“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很感兴趣。现在,有‌‌很多长者属“独居”或“双老”长者,或自己照顾自己,或一个老人照顾另一个老人。这一趋势还在扩展,已成为社会之忧,报告提出了对策,令人心安。

施政报告在阐述“劳工支持和保障”时明确提出:“确保本地劳工优先就业”,并指出:“实行更严格的人手比例,雇主申请输入侍应生及初级厨师各一名,便须已聘用本地全职侍应生及初级厨师各两名。”、“雇主进行本地招聘时间由四星期延长至六星期,期间必须每周参加一次劳工处举行的实地招聘会。”

利长远 具前瞻性

讲得如此详细,说明李家超悉心倾听公众咨询阶段听到不少呼声,在保障本地劳工利益上不绕圈子,直截进行政策干预,力图达到立竿见影效果。

施政报告在“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方面提出5项措施,其中有:“明年内为赋权基层医疗署提交法案,制定全港性的基层医疗服务标准,建立跨专业服务网络”、“扩展医管局家庭医学门诊预防筛查和护理服务和增加服务量”、“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等。

涓涓细流、星星之火,这些措施看似细小,却可直达千家万户,令人感受到“医疗惠民”的温度。不少市民表示,医疗资源下沉,看病更方便,可以预防“小病拖成大病”。

不少人留意到施政报告涉及民生问题时,不仅注重解决“燃眉之急”,也珍视化解“未来之忧”。

比如,施政报告提出,为应对社会高龄化挑战,政府会成立“社会高龄化对策工作组”,由政务司副司长带领各政策局制定对策。

截止‌2024年,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为23.9%,预测到2046年,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6%。未雨绸缪,及早应对,这体现出特区政府的前瞻眼光。

又比如,施政报告提出“外卖及送货等数码平台行业盛行,在便利市民的同时也创造工作机会。政府会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伤补偿机制,并继续善用『数码平台行业三方小组』就持份者关注的议题进行协商。”

“数码平台工作者”是一个新兴群体,关注并保障他们的权益,是事关未来的民生问题,报告专门用一节来阐述,可见对这个群体的重视。

此外,施政报告还提出鼓励生育、推动妇女发展、支持少数族裔、持续优化关爱队服务等,都事关香港的长远发展,诠释了“关爱共融”的内涵。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非常重视特区政府改善民生,他每次来港调研都要深入社区,直接听取社区居民的诉求。他多次表示,民生无小事,嘱咐特区政府以办好民生实事赢得市民信赖。

既体恤民情,又问计于民。施政报告涉及民生的政策范围广,有些政策还非常具体,回应了公众关切。热议之后看行动,接下来,如何落实到位、见行见效,市民们都引颈而望、翘首以盼。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屠海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扩大“湾区... 香港新闻网7月31日电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31日宣布扩大“湾区账户通”服务账户办理地区至中国内地所...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周一鸣:警... 香港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 张明臻)香港新任警务处处长周一鸣今天履新,他在警察总部会见传媒时提出未来...
中国收紧7类稀土出口管制 ... 香港新闻网4月7日电 中国4月4日反击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包括当天起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些...
180度大转弯?美国豁免手机、... 香港新闻网4月13日电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
香港歌手李国祥去世 终年60岁 香港新闻网3月29日电 香港歌手李国祥29日被证实离世,终年60岁。其好友周启生接受传媒访问时证实死...
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5月6日电 题:特首办谈李家超再访中东  香港中通社记者 罗光萍 陈卓仪  香港特区行...
香港廉署接待“一带一路”两国斯... 香港新闻网3月26日电 香港廉政公署3月24日起接待一带一路国家斯里兰卡及赞比亚的反贪机构高层代表...
研究指香港未来10年点对点交通... 香港中通社3月25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网约车平台研究相关规管措施,网约车平台Uber于25日公布香...
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市民期待... 香港中通社12月6日电题:中央赠港大熊猫即将亮相 市民期待拆“礼物”作者陈卓仪 梁嘉轩中央赠港大熊猫...
香港雇员2024年工资中位数达... 香港中通社3月24日电(记者 谭畅)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4日公布数字,去年5月至6月香港雇员的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