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9月25日电 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十号飓风信号悬挂近11小时,持续狂风暴雨,惊涛拍浪,香港多区出现水浸,有酒店玻璃爆裂,有地盘棚架松脱,有倒塌的大树压毁铁路电缆,全日逾百人受伤送院……“如果不是准备充足,损失会更大!”有市民表示,此次政府充分动员做好防范,效果明显。
超前部署,通宵善后,全力复常。面对有纪录以来南海第二强的热带气旋,香港特区政府提前启动跨部门应变机制,沉着应对,全力将影响减至最低。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9月24日)表示,政府正努力协调各部门全力应对风灾善后工作,相关人员会通宵工作,争分夺秒,尽快抢修受影响路面及社区设施等,务求今早市民上班前,市面可恢复正常运作。
来自香港天文台的消息,一号戒备信号今日(25日)上午8时20分发出,取代三号强风信号。香港天文台表示,虽然热带气旋“桦加沙”会远离,但其外围雨带仍会在今日为广东沿岸带来大骤雨及雷暴。随着“桦加沙”进一步远离并减弱,本周后期骤雨逐渐减少,天色好转。此外,位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博罗依会在今明两日移向菲律宾并进入南海,随后横过南海中南部,大致移向海南岛以南海域。随着高空反气旋增强,下周中后期广东沿岸天色大致良好。
港珠澳大桥凌晨零时起恢复通行
香港大公报报道,因天气情况改善,港珠澳大桥主桥及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已于凌晨零时起,恢复开放予所有车辆行驶。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路的最高车速限制,维持于每小时50公里。穿梭巴士亦已于凌晨零时起,恢复正常服务。运输署呼吁驾驶人士尽量忍让,留意警务人员或路政署服务承办商指示。
十号波维持近11小时 历来第二
“桦加沙”是有纪录以来南海第二强的热带气旋,天文台在昨日凌晨2时40分发出十号飓风信号,到昨日中午1时20分改发八号信号。十号信号维持了10小时40分钟,历来第二长,亦平了1964年一年内两度发出十号信号的纪录。
“桦加沙”昨日最接近香港时,中心风力高达每小时195公里,比2018年“山竹”的每小时175公里更高,整体风力与2017年的“天鸽”、2023年的“苏拉”及今年的“韦帕”相若,破坏力强悍。政府昨日累计收到近900宗塌树报告,在何文田爱民邨,一棵历经半世纪风雨、有八层楼高的细叶榕不敌强风倒下了;屋宇署紧急事故控制中心接获25宗关于招牌及地盘棚架等紧急事故个案,启德一个地盘的巨幅棚架折断,摇摇欲坠。
香港沿岸地区多处出现水浸,除了水浸黑点杏花邨外,将军澳海滨遭到“海啸式”冲击,有位于澳南海岸的餐厅,玻璃门被洪水冲毁,不足5秒洪水已将店内的枱櫈冲走,全店被洪水吞噬;另一边厢,位于港岛南区的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同遭巨浪冲爆玻璃门,水淹大堂,更有职员被海水冲跌,场面触目惊心。
面对来势汹汹的“桦加沙”,特区政府提前部署,积极行动。李家超特别指示保安局,提早于22日启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预先做好统筹及应变部署。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督导和统筹协调各政府部门工作。其中渠务署安排了200队紧急应变队,在预测严重水浸地点加装挡水板和派沙包,并提早派遣包括“龙吸水”在内的强力排水机械人,到多个水浸风险较高地区戒备。针对性部署发挥实效,水浸“来得快,亦去得快”。
针对性部署有效降低破坏力
官民同心防御风灾,不仅有效降低了“桦加沙”的破坏力,还体现在善后工作的迅速开展。各政府部门加快处理主干道及主要巴士路线的障碍物,各主要道路及公共交通在天文台改发三号强风信号时恢复通行。截至昨日下午5时,共有19宗确认水浸个案,渠务署已完成处理其中14宗个案;屋宇署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共接获25宗关于招牌及地盘棚架等紧急事故个案,已完成处理其中22宗。
在“桦加沙”逐渐远离香港,天文台在昨晚8时20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李家超表示,政府各部门在风灾期间不断汇报各区情况,虽然整个准备和应对工作大致降低了破坏,但督导工作不会松懈。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领导的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正全力统筹协调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善后工作,争分夺秒,尽快抢修受影响路面及社区设施等。相关人员会通宵工作,务求在今早大部分市民上班前,市面可恢复正常运作。他又提醒,恶劣天气会维持一段时间,需继续提高警觉,切勿松懈。
上下一心 政府全方位应对风王
水浸处理:
截至昨日(24日)下午5时,共有19宗确认水浸个案。经渠务署紧急应变队伍的努力,以及强力排水机械人的协助下,已完成处理其中14宗水浸个案。
渠务署会于完成处理水浸个案后,巡查及清理全港约240个因渠道淤塞而容易水浸地点,以及检查80条主要河道和渠道的排水情况。
构筑物安全:
屋宇署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共接获25宗关于招牌及地盘棚架等紧急事故个案,已完成处理22宗个案。
应对山泥倾泻:
截至昨日(24日)下午5时,土力工程处共接获四宗山泥倾泻报告,事故地点位于西营盘、屯门、赤柱和涌背,其中两宗涉及塌树引致斜坡和挡土墙损毁。
土力工程处已安排土力工程师协助相关部门跟进事故。土力工程处的紧急控制中心会继续运作。
处理塌树:
发展局早前已经物色了50多幅分布各区的政府土地,供各部门得以在就近临时摆放这些塌树及杂物,稍后再安排送往堆填区。
在台风过后,树木管理部门会巡查位于人流车流高地区的树木,采取相应措施,包括稳固树木、移除悬吊断枝、移除倒塌或根基不稳的树木。
政府各部门相关行动(部分)
各纪律部队提前准备
各纪律部队及辅助部队在超强台风袭港前已进入全面戒备状态,警队额外预备2000人,消防处亦有1000人及80辆消防车候命。此外,由其他纪律部队人员组成的500名特务警察,亦准备随时出动支援。
运输署紧急事故交通协调中心
在台风袭港期间一直24小时运作并提升级别,密切监察全港各区主要干道、隧道和桥梁等重要道路的交通及运输情况。
协调中心与相关部门及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加快评估台风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协调相关部门执行清理工作,尽快开通阻塞道路及让公交服务恢复营运。
路政署紧急控制中心
截至下午5时,路政署共收到约1620宗道路事故报告,包括约1050宗塌树、约85宗水浸和六宗山泥倾泻报告等,路政署已于昨日下午1时20分开始巡查主要道路工作,并已完成。
路政署辖下近200队应急队伍亦随时候命。
因应恶劣天气及风暴潮而于昨晚临时封闭的沙田城门河、大埔林村河及大埔河沿岸16条行人隧道则已于昨日下午5时开始重新开放。
消防处
截至昨日(24日)下午5时,消防处共处理了143宗有人被困升降机报告,454宗自动报火警系统报告,393宗树木倒塌报告,一宗山泥倾泻报告,以及九宗水浸事故报告,当中在16宗水浸事故中共协助了61名市民到安全地方。
消防处已协调路政署、运输署等部门,尽快清理阻塞主要路段的塌树,并会继续通宵进行有关工作。
民政总署、民政处
各区民政处已提早于23日上午8时开放临时庇护中心,风暴期间一共开放50个临时庇护中心,比以往开放的数目更多,其间共有约900人入住。
民政总署亦提前在9月22日中午设立了一条24小时紧急事故热线供市民查询热带气旋消息。民政总署紧急事故协调中心亦于同日下午运作,协调各区工作及传递信息,迅速跟进各项紧急事故报告。
在风暴过后,各区民政处会继续协调其他部门和机构作出支援,并动员区议员、地区“三会”委员及关爱队提供适切协助。(完)